浩瀚海洋頻現青島鉆井平臺 全球海上服務崛起“青島力量”
來源:青島日報

在青島建造的2座海洋鉆井平臺已于去年10月趕赴波斯灣開展海洋鉆井作業,第3座也于今年1月底抵達波斯灣,另外一座將于今年上半年抵達。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近日,一艘由山東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簡稱山東海工)參與設計建造的海洋鉆井平臺乘船出發,歷時一個多月時間抵達波斯灣,幫助中東國家進行油田鉆井作業。
作為注冊于西海岸新區的藍色企業,山東海工成為“三桶油”之外,國內唯一一家可以在海洋鉆探、綜合性海上服務等領域與世界行業巨頭同臺競技的地方國企。在高技術、高資金、高門檻的全球海工裝備和服務市場,山東海工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來”,在國際市場樹立起青島海工油服產業品牌。
浩瀚海洋頻現青島鉆井平臺
浩瀚無垠的波斯灣上,3座燈火通明高達近百米的海上鋼鐵巨獸聳立在洋面中,任巨浪滔天,依舊巋然不動,它們就是山東海工參與設計運營的人工奇跡——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它們在晝夜不停地為卡塔爾、阿聯酋等國家提供海洋油氣鉆井服務。
時間回溯到2019年,山東海工“四戰四捷”,連續挫敗一眾國際高水平競爭對手,旗下四座自升式鉆井平臺接連中標卡塔爾、阿聯酋等國家的海洋油氣鉆井服務項目。其中,有2座海洋鉆井平臺已于去年10月趕赴波斯灣開展海洋鉆井作業,第3座也于今年1月底抵達波斯灣開始作業,另外一座將于今年上半年抵達作業。
記者了解到,在波斯灣作業的為兩種型號鉆井平臺。其中,Energy Embracer為CJ46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型長65.25米,型寬62米,最大作業水深375英尺,最大鉆井深度30000英尺,可容納120人工作;Energy Enticer為CJ50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型長70米,型寬68米,最大作業水深400英尺,最大鉆井深度30000英尺,可容納150人工作。兩種型號鉆井平臺均具備在惡劣海況下作業的能力,綜合性能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
山東海工“墻內開花墻外香”。這家在國際市場頗具知名度的企業于2014年1月在青島注冊成立,由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企業專注于海上油氣鉆探服務、海上生活平臺服務、海洋工程設計研發服務等。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卓越的工程技術能力、持續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力,逐步發展成為全球行業領先的綜合性海上服務供應商,在該領域打響了“青島品牌”。

奠定海工拆解市場“中國地位”
據介紹,海上石油開采是一個復雜的分工體系,涉及很多方面,世界上絕大部分油氣公司都有自己的采油作業隊伍,但不一定擁有海上鉆井平臺。對于沒有海上鉆井平臺的石油公司,如果獲得海上油氣田,可以采用租借平臺的方式進行鉆采,或者將鉆采任務全部“外包”給擁有海上鉆井平臺的油田服務承包商,石油公司只要接收鉆采后得到的石油就好。“我們實際上就是擁有鉆井平臺的油田服務承包商,這是我們最早起家、也是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山東海工相關人士介紹說。
作為一家地方國企,山東海工并沒有太多可以倚仗的資源,需要在市場上與國際同行“真刀真槍”地競爭。在發展過程中,企業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海工裝備領域延鏈、強鏈、補鏈上尋找突破口。海洋平臺拆解與安裝,是山東海工經過深思熟慮后一次新的布局。據了解,全球海上油氣鉆井平臺到達使用年限后將被棄置。但根據國際海洋公約等要求,這些平臺必須被拆解運走。當前,墨西哥灣、北海、東南亞、巴西等重要的海上油田已經進入密集的平臺廢置期,全球棄置平臺拆解市場存在著廣闊的商機。不久前,埃隆·馬斯克買下兩座石油鉆井平臺,計劃改造成星際飛船的海上發射平臺,這讓廢置鉆井平臺一時引發關注。
說干就干!山東海工與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強強聯合,攜手進入海工拆解市場。雙方將攜手打造TML(雙船重吊起重系統),這是依據全球最先進拆解理念“雙船起重和三船聯動作業”建造的新式海上平臺拆解項目,主要用于海上固定式平臺的安裝和拆解。TML由三艘配備DP3定位系統的半潛船組成,兩艘負責拆解,一艘負責運輸。與傳統拆解技術相比,TML具有安全、經濟、高效、適用范圍廣等優勢。目前,TML大約有380萬噸的潛在市場,2050年能達到1090萬噸。
據透露,項目正處于研發設計階段。一旦投入使用,將快速改變全球海工拆解市場格局,奠定該領域的“中國地位”。
青島海洋產業發展更有“底氣”
船舶海工產業是我市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工業千億級產業鏈之一,產業基礎資源豐富。我市在西海岸新區擁有國家級船舶產業示范基地和船舶出口基地。中船重工集團在海西灣全鏈條布局了6家單位,擁有世界最大噸位級35萬噸級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制造能力。此外,嶗山區的青島雙瑞、海德威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憑借主導產品和科技研發優勢,市場占有率居世界前列。膠州市初步形成了以阿法拉伐為代表的海洋船舶設備及材料制造業,以中集冷藏箱為代表的海洋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天能重工、華電裝備為代表的海洋產業集群。
但是縱觀青島船舶海工產業會發現,生產制造是青島的強項,但大型海工裝備的設計、運營、維修、服務等領域卻是短板,亟需補齊。山東海工的探索,無疑為青島船舶海工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青島需要更多山東海工這樣的企業延鏈、補鏈、強鏈,為青島海洋產業發展增加更多“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