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三季度,濟南空氣質量改善11%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國陸

  11月3日上午,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9月,濟南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45,同比改善11%;構成綜合指數的6項污染物均實現改善,其中細顆粒物(PM2.5)濃度改善幅度17.8%。全市良好以上天數為163天。

  濟南市按照空氣質量現狀和改善情況,分兩個單元對各區縣進行綜合計分排名。1-9月累計,第一單元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歷下區、萊蕪區、長清區、濟南高新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第二單元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鋼城區、商河縣、濟陽區、章丘區、平陰縣。

  在揚塵污染綜合整治方面,發揮統一監管職能,協調推進。在住建部門設置揚塵污染綜合整治工作組,出臺《濟南市2021年揚塵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對建設工程、道路保潔、建筑垃圾運輸處置、礦山開發、裸露土地、工業企業料場堆場等多個環節開展揚塵綜合整治。1-9月,全市PM10濃度同比改善了11.2%。

  執法與幫扶并重,推進工業污染綜合整治。對2474臺工業爐窯治理成果進行“回頭看”,全部1208臺燃氣鍋爐完成低氮燃燒改造。生態環境、住建兩部門聯合對213家商砼企業開展新一輪環境綜合整治。針對臭氧污染防治實際,年初起即組織開展VOCs綜合整治專項檢查,對以石化、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醫藥農藥等行業為重點的1300余家涉VOCs工業企業開展幫扶式檢查。對300家重點企業進行了源頭替代評估。按照生態環境部《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工作要求》,接續抓好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裝卸、敞開液面等10個重點環節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實現從源頭到末端的全流程管控。1-9月,全市臭氧濃度同比改善5.1%。

  深入推進移動源污染防治。疏堵結合,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家第六階段排放標準,同時引導報廢國三標準老舊柴油貨車7362輛。立足源頭防控,累計抽查抽檢成品油及車用尿素791個批次。對45925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實施編碼登記管理;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出入場信息報備制度以及高排放區域禁用管理制度,嚴查違法違規行為。

  健全完善責任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建立空氣質量季度考評制度,按照區縣本級空氣質量排名得分、所轄街鎮空氣質量排名得分以及主城區重點道路顆粒物濃度排名得分,綜合計算各區縣季度考評結果。強化技術支撐,更加注重科技手段在生態環境監管領域的應用,構建了由“衛星遙感—雷達遙測—標準站—微站—走航—超級站”等組成的立體化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由污染源在線監測、用電量監控、視頻監控等組成的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各類數據均接入濟南市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實現一張圖報警、一個平臺管控、一套體系處理,環境監管的時效性得以進一步提升。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國陸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