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等問題的同時,把流動攤點治理的“難點”變為城市管理服務的“亮點”。
芳菲四月,蘭山區通達路與洗硯池街交會處東側,路兩旁的法桐樹正值生長旺盛期,粗壯的樹枝和蔥郁的樹葉猶如一把巨型的傘蓋,將整條巷道遮掩起來。斑駁樹影下,設立在竹林橋小區附近的“三修一配”便民服務點點位上,前來修車、配鑰匙的居民絡繹不絕。


竹林橋小區“三修一配”便民服務點攤主孫玉明
“修車、配鑰匙這些活,我干了40多年了,這么多年來,一直都在這條街上。”竹林橋小區“三修一配”便民服務點攤主孫玉明告訴記者,以前,他曾是流動攤販“大軍”中的一員,“整天日曬雨淋不說,還因為經常和城管‘躲貓貓’,積攢不了人氣,生意一直不盡如人意,而且說句實話,洗硯池街是條小街巷,車多路窄,在街邊擺攤不僅影響市容,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民生無小事,點滴見真心。今年3月份,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一科以“便民利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利用城市邊角地帶,在竹林橋小區附近為流動攤販孫玉明安了一個“家”。“現在這樣真好,有了固定的攤點,再也不愁顧客找不著我了,而且也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容了。”孫玉明說。
“便民服務點自投入使用以來,社會反響極好,既方便了有小修小補需求的群眾,也為一些傳統老行當提供了生存空間。”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一科科長馮玉財告訴記者,早在2021年,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就已經啟動“三修一配”便民服務點試點工作,“當時在老城區選了3個點進行試點,包括臨沂一中附近、老黨校門口,效果都非常好,得到了群眾的一致稱贊,所以今年,我們在試點的基礎上,又在各個街道新增了100多處便民服務點,到現在,全區一共有便民服務點107處。”
馮玉財介紹,“三修一配”便民服務點設置按照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容、方便市民生活需求的原則。“在管理上,我們也是做到了‘五統一’,即統一設置地點、統一攤位編號、統一攤位包裝、統一經營時間、統一管理。”馮玉財說,在管理上,他們也將采取定人、定崗、定時、定責的“四定”責任制,按照“定崗布控、責任到人、整體聯動、突擊重點”的原則,對便民服務點進行不間斷管控。(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