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考慮建立一筆護理補償專項資金,作為對那些重視護理建設、提高護理質量醫療機構的獎勵和補償。
北京市衛生局稱,今年北京將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其中護理價格將上調,而一些大型設備的檢查項目將適時調低價格(《新京報》5月11日)。
在醫療業,和醫生的勞動價值長期得不到必要的體現一樣,護士的勞動價值也長期被忽視。目前,北京的一個三級醫院的一級護理費每天僅9元、二級護理費更是低至每天7元,幾乎沒有一碗面條值錢,顯然與護士的付出及其涵蓋的附加價值極不匹配。如果說醫生的勞動價值還存在“以藥養醫”的補貼機制,護士的勞動價值卻連基本的補貼都沒有,這導致護理行業成為醫院名副其實的“賠本”行業,護理工作得不到醫院應有的重視,護理人員長期缺編,護理質量長期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因此,提高護理費用,確有必要。但同時,我也有一些擔心。
就北京而言,護理費用上調基本由醫保消化,對患者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但它依然可能放大人們對醫療體系的不滿情緒。同時,醫院因為護理費用提高帶來的效益很可能因為檢查項目的下調被對沖,并不能從這個改革中獲得利益,未必會因此增加對護理工作的投入熱情。如此,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能否提高依然充滿變數。
我建議,在目前情況下,可考慮建立一筆護理補償專項資金,作為對那些完善護理隊伍建設、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醫療機構的獎勵和補償,以此來首先撬動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在此前提下,選擇適當的機會,將醫療護理的定價機制逐步完善,使其自身價值能夠得到體現,才會變得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