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的高考仍有不少弊端,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底線必須堅守,這是無數貧寒子弟賴以改變命運的希望所在。
近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了北京市2013年高考照顧對象名單,結果發現,幾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顧,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在高考一分之差都可能改寫命運的現實背景下,這種大規模的加分現象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事實上,隨著高考加分丑聞在2010年集中爆發——廈門馬拉松的群體舞弊以獲高考加分事件、四川省中學生游泳錦標賽破紀錄“賣獎”丑聞、臺州一中4名官員子女獲20分加分丑聞、“三模三電”舞弊事件等紛紛曝光,這一政策的去留便一直成為輿論焦點。
其實,相對于國務院提出要“清理并規范升學加分政策”,近些年來,社會上關于取消高考加分政策的呼聲一路高漲。近日有論者明確提出,高考加分政策應徹底廢除,因為加分制度包含著無窮無盡、無法封堵、無法防范的腐敗漏洞。而當初之所以要設立加分政策,就是著眼于對唯分數論的強力修正,彌補招生制度的某種缺陷,讓鐵板一塊的高考為人才提供更充分的成長空間。一旦徹底取消,等于走了回頭路,這是不是一種矯枉過正?
這里值得強調的是,它即使是一種矯枉過正,也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理性選擇。因為,巨大的利益驅使之下,這一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早已弊病叢生,淪為權力與金錢暗通款曲的秘密場所。我們都知道,公開、公平、公正是高考的基石。盡管目前的高考仍有不少弊端,但沒有什么能取代它,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底線必須堅守,這是無數貧寒子弟賴以改變命運的希望所在。從現實層面考量,從對人性無法抵御利益誘惑的層面考量,確實只有對它用“除”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平剛性。如果一個人確實在某方面才華出眾,可以通過高校的自主招生破格錄取,而不必設置容易被人為操縱的加分彈性空間。
同樣從這個角度看,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從長遠計,推進高考改革,讓學生自主選擇高校,并賦予大學自主招生權,才是關鍵一環。要防止高考在唯分數論與素質教育之間進退失據、實現公平與唯才是舉的兼容,需要對教育體制施行更深層次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