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兩年,公立醫院改革和改制之路一直沒有停止過,去年的一紙文件,更加明晰了這一趨勢。2012年8月,我省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意見》中明確,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
“之前,濟寧一些縣區醫院已經率先進行了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濟寧市衛生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相繼進行了用人制度改革、藥品零差價、先看病后付費等多種有益的嘗試,“但是,他們的公立醫院本質并沒有改變,改革的力度尚不夠大,這次華勤集團接管兗州人民醫院,可謂一種大膽的嘗試。”
山東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副會長王保平說,政府通過公立醫院改制,可以減輕財政負擔,而華勤集團通過控股兗州人民醫院,也是看好前景廣闊的健康產業和一些資源,有益于其產業的延伸。在全省乃至全國,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剛剛起步,以后還會有更多公立醫院進行改革。但是,如何讓投資方有合理收益,并且堅持醫院的公益性和非營利性不變,這需要認真衡量和思考。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公立醫院的指導性意見,但民企注資公立醫院,在山東尚在起步階段,如何把握好‘度’很重要。”山東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授徐凌忠認為,引入具有先進管理經驗的企業的社會資本后,能夠激發公立醫院的活力,但社會資本進入公立醫院的前提是堅持公益性為主導。
“醫療機構有其特殊性,需要長期投入,進入壁壘高且管理復雜。社會資本進入公立醫院后,政府尤其要加強監管。”徐凌忠建議,政府要加強對醫院公益性的關注,制定社會資本舉辦公益性的制度約束;建立公益性服務的補償機制;加強日常監管,實現社會資本利潤性與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