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作為亞洲唯一的葡萄·葡萄酒城,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穆范敏將更多關注的目光聚焦在葡萄酒產業發展上。
3月4日下午,穆范敏在駐地賓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為了應對國外葡萄酒的競爭和沖擊,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對葡萄酒產業發展進行科學合理定位,讓葡萄酒姓“農”別姓“奢”,把葡萄酒作為農產品來管理,享受政府稅收優惠和補貼扶持。同時,對葡萄酒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補貼扶持,盡快完善葡萄酒質量標準,確保產品檢驗時有法可依。“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對葡萄酒產業發展進行科學合理定位。”穆范敏說,我國把葡萄酒作為奢侈消費品來管理,征收高額賦稅。其中,包括1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25%的所得稅等,整體稅率在30%左右,而且沒有任何補貼。
反觀國外,以歐盟為例,他們把葡萄酒作為農產品來管理,享受政府稅收優惠和補貼扶持。“這使國內葡萄酒產業一開始就處于不利地位,受沖擊嚴重,很難與國外競爭,企業經營日益困難,市場份額大幅下滑。”為此,他建議國家盡快與國際接軌,將葡萄酒列入農產品目錄進行管理。
同時,葡萄酒國家質量標準應該進一步規范、完善。目前,我國現行葡萄酒國家標準沒有對葡萄酒中農藥殘留等做出限量規定,導致相關產品檢驗時無法可依。“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完善葡萄酒質量標準,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穆范敏說。
“國家層面應該建立專項扶持基金,將葡萄種植和產業化基地建設納入政策性補貼或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加大對釀酒葡萄種植業的扶持力度,調動農戶種植葡萄和龍頭企業建立規模化種植基地的積極性。”穆范敏說。
穆范敏認為,國家從保護國內葡萄酒產業發展的角度,可以對國內葡萄酒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消費稅適當返還,為企業發展減負。
除了提交《關于加大對葡萄酒產業發展扶持力度的建議》之外, 穆范敏還分別提交了5個建議,分別是《關于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及完善油污賠償機制等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渤海跨海大通道建設的建議》、《關于有序推進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加強當前信息管理的幾點建議》和《關于加快小城鎮化建設的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