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9萬。這是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由于就業形勢嚴峻,這個夏天被戲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日,記者從聊城大學、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獲悉,雖然聊城高校今年的畢業生人數不是歷史最高,但受大環境影響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
工作沒著落,倒逼學生備戰考研
距離高校畢業生離校還有一個來月時間,聊城大學一些工作還沒著落的畢業生很是著急,大家紛紛在學校周圍聯系租房,以方便接下來考研、考公務員事業編或者參加一些招聘會。
20日中午,記者見到聊大歷史學院的大四畢業生小劉時,他剛從學校周圍一個小區看房子回來,準備等下個月離校后與寢室的幾個同學合租,一塊準備著繼續考研或者考個事業編。據其介紹,最初他并沒打算考研,本來想畢業后直接找個工作,沒想到春節前參加了幾場招聘會,發現對口的崗位很少,投了一些簡歷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后來,臨時決定考研以致倉促之間準備不足,筆試成績都沒能過線。
小劉介紹,據他了解的情況,今年的就業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不光同班的一些同學,受自身專業方面的限制外工作難找,以往打球時認識的計算機、商學等專業的一些朋友,大部分也是至今工作還沒有著落。“往年這個時候,很多師兄師姐都已經跟工作單位簽協議了。我也聽說今年高校畢業生創新高的消息了,所以先準備著考研,如果期間能找到工作,也就先去干著。”
采訪過程中,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也跟小劉持同樣的觀點,眼下還不是挑挑揀揀的時候,無論考研、考公務員或事業編,還是參加招聘會,只要先能有個工作養活自己就好。
就業、考研形勢比往年都要差
在駐聊城的兩所高校中,聊城大學今年共有7708名畢業生,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則有3456人。
據聊城大學招生就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畢業生比去年多將近1500人,但卻沒有創歷史新高,之前有些年的畢業生人數比今年要多。只不過受大環境的影響,今年學生的就業形勢確實不容樂觀,目前總體的就業情況數字不好對外公布,但肯定要比去年同期差。而且,學生考研的情況較往年也是讓人堪憂。“今年考研情況目前還沒有塵埃落定,但情況也要比去年糟糕。”
該負責人介紹說,學校對眼下嚴峻的就業形勢也很關注,春節前就針對這屆畢業生組織了7場招聘會,節后又承辦了山東省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及師范類專場招聘會。本月初,還特別推出了聊城市縣域專場供需見面會,充分發揮學校在各縣(市、區)掛職副縣(市、區)長的作用,由他們組織有用人需求的企業單位集中來校招聘。“近一個月的時間,除了各個學院組織的專場招聘會外,光學校組織的招聘會就達七八場之多,這個力度也是往年所沒有的。”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目前也正在想方設法拓展學生就業渠道。據該校招生就業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年初就制訂并下發了《2013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意見》,將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以確保2013屆畢業生充分、高質量就業。
就業難催生“商機”,包車組織同學外出求職挺賺錢
采訪過程中記者留意到,在聊城大學東西兩個校區的各處宣傳欄里,除了臨近離校的一些學生開始處理不用的山地車、筆記本等物品外,還張貼著不少拼車去濟南等地求職的小廣告。經聯系其中一位組織拼車的同學,其告訴記者本校同學一塊拼車外出找工作,不光省錢還能彼此有個照應。
這位同學還介紹說,他尋找拼車者純粹為了少花點錢,不像其他租大客車組織同學去參加招聘會的情況,則是為了賺大家的錢。按照這位同學介紹的情況,記者在一些宣傳欄里找到了一些類似信息。這些組織者不光提供車接車送,還提供賓館住宿等服務。
據其中一位組織租車的同學介紹,他們都是通過聊城交運集團租的大客車,如果有同學需要住宿,還可以聯系提供準三星的酒店,質量都能有所保障。“我們最初聯系租車,主要是為了同班同學外出求職方便,后來發現這不光能方便同學還有利可圖,就進一步延伸了一下,結果發現生意不錯。”這位同學介紹說,現在有一些社會人員也瞄準了這一生意,而且不光是組織參加招聘會,連選調生招考等也有人組團租車了。
對此,聊城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雖然可能方便了學生,但因存在種種隱患學校卻并不允許,學生外出求職無論遠近不能光圖方便,還是應該以自身安全為第一要務。
難的不是就業,而是“體面”
今年求職中,爆出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生即將畢業,父親托在人才市場工作的朋友幫她找工作,上去先問“有哪些國企”,但有招聘的國企都專業不對口。朋友又推薦了幾個實力雄厚的民辦企業,其中剛好有適合這個女生的職位,女生和父親卻有些不屑。到了面試那天,這名女生壓根沒來考試。這讓人才市場那位朋友頗為不解:非國企、沒戶口,就不叫就業了嗎?我給她推薦的民企在業內聲名顯赫,基層員工年薪10萬不成問題,比有些國企強多了。
這條新聞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有網友靜觀評論:盡管畢業生們嚷嚷著就業形勢嚴峻,有人甚至成了“面霸”,到處筆試面試,投了成百上千份簡歷還未落實工作。在有些畢業生眼里,只有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或進入國企,成為“體制內”一分子,那才是體面的就業。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有大把空閑崗位,并能提供不錯的待遇,卻仍招不來優秀的人才。實際上,不少民營企業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前景看好。
“熬過三年,就是春天”
據調查,大部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待遇并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常有媒體稱“大學生起薪不如農民工”,甚至被一些人誤讀為“讀書無用”。這個結論的數據支撐是,2012年末,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290元,但在2012年畢業的本科生中,69%的起薪不足2000元。
看起薪,更要看發展。某地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剛畢業大學生平均月薪2133元,三年之后月薪5066元,增長1.38倍。而2008年該地農民工月收入1340元,2011年達到2049元,只增長了0.53倍。西南財經大學通過數據調查認為,受教育水平越高,平均工資收入就越高,從全社會平均水平看,學歷和收入嚴重相關,特別是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后,高學歷人才的競爭力非常明顯。因此,“讀書無用”依舊是謬論。
與其坐等失業,不如先找一份過得去的工作,在積累工作經驗的同時提升自身“附加值”,日后有個資本再瞄準待遇更高的單位,這才是務實之道。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