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鄒平縣九戶鎮,鎮區內樓宇馬路一塵不染、整潔如新,而1公里外的利民村卻“垃圾圍村”,臭氣熏人。利民村村民說,垃圾圍村現象明顯,“村里一點點,村邊一大片”,地下水早已不能飲用了,得靠買“商品水”過活。僅隔1公里,環境狀況為何相差這么大?當地的群眾不時向本報編輯部投訴。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在市場經濟沖擊下,鄉村環境遭遇了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有人形容現在的鄉村環境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為整治鄉村環境,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力求將臟亂差的鄉村環境美化、凈化、硬化。自鄉村文明活動實施以來,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記者在多地聞聽村民發自肺腑地感嘆:“住了這么多年,第一次有了這么潔凈的環境。”
然而9月17日,記者在鄒平縣九戶鎮采訪時卻發現,鄉村文明行動在這里存在著“表里不一”、“鎮村有別”的現象:鎮區環境潔凈美、鄉村環境臟亂差。這一幕景象在九戶鎮鮮活上演著。鎮區內樓宇馬路一塵不染、整潔如新,一公里外的利民村卻“垃圾圍村”,臭氣熏人。
一好一差:1000米景象大不同
“鎮區環境無可挑剔,絕對干凈”。在來九戶鎮的長途汽車上,有乘客拍著胸脯給記者打包票。
九戶鎮鎮區及周邊馬路寬闊嶄新,建筑物一塵不染,干凈清爽之感立顯。“九戶是我家,衛生靠大家”的標語,在馬路兩側隨處可見,時刻提醒來來往往的行路客注意愛護環境。自從“鄉村文明行動”開展以來,九戶鎮將村容村貌環境治理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環境有了大改觀大變樣。商販周先生說,自從創建文明城市開始以后,鎮里每天都有專門人員打掃衛生,環境好多了。“犄角旮旯的垃圾都被清理了,想找臟亂差的地方還真不容易。”居民王阿姨說,臟亂差沒有了,整個鎮里都亮起來了。
這個“亮起來”,距離其實是有限的——差不多是1000米。
九戶鎮直線往北1000米,正好是利民村。利民村,共有村民500余人,大多數年輕人在外務工,村中僅余黃發垂髫。9月17日記者來到利民村時,只見多家門庭零落,“鐵將軍”把門。
問及兩地環境差距,鄭大爺搖頭嘆氣,雖說村里離鎮只有1公里,環境的差距卻判若霄壤。“鎮里干凈得很,我們這里臟亂差得不行。鎮里像花園,我們這兒像垃圾堆。”何謂“臟亂得不行”?鄭大爺說,到了村子的西邊和西北邊,“臟亂”情況最具說服力。而利民村之“差”,主要是水質之“差”。村民說,垃圾圍村現象明顯,“村里一點點,村邊一大片”,地下水早已不能飲用了,得靠買“商品水”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