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環境治理:要做到“表里如一”
短短1000米距離,環境狀況緣何如此懸殊?關鍵就出在垃圾是否被清運處理。
鎮區地理位置優越,人流量大,政府投入資金進行了大規模治理,垃圾有專門人員進行清運,所以環境保持得很好。
利民村,留守人員不多,位置較為偏僻,垃圾清運工作一拖再拖,導致“垃圾圍村”問題愈演愈烈。
王阿姨說,鎮里給每個村都配了保潔員,但保潔員只負責村里主干道的維護。自家門口的垃圾還是靠村民自己打掃。因為沒有實現環衛一體化,“垃圾清掃了沒地方放,還得找地方扔”。
記者查詢發現,8月31日九戶鎮曾發布關于鄉村環境治理的宣傳報道,報道中提及“在村莊凈化方面,這個鎮組織黨員干部和機關干部定期進行義務勞動,全面清除村邊、路邊、灣邊及村頭、進村出村道路及房前屋角的積存垃圾,杜絕垃圾圍村、圍路問題。”而在利民村,不僅犄角旮旯的積存垃圾未打掃,即使是位置明顯,容易發現的垃圾,也未見有清理。
鄒平縣作為全國經濟強縣,經濟實力雄厚,有足夠的實力做好鄉村環境整治工作。而利民村,距鎮區僅1000米,環境質量卻令村民不滿,鄉村環境“表里不一”的關鍵其實在“非不能也,乃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