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外一大片,“哪里方便往哪扔”
利民村有一條東西貫穿的主干道,除了“一點點”的垃圾零星分布外,環境保持尚可。
從主干道筆直往西邊緣,就進入了“村邊一大片”的地界了。此處有一個小坑洼,面積不足百平方米,里面栽種楊木。因為風雨之故,部分楊樹倒伏在地,落葉綠草雜亂其間。落葉間隙,五顏六色的垃圾點綴其間,散發著陣陣異味。對這股常年存在的異味,村民們雖然不滿意卻也見怪不怪,“農村不就是臟嘛,很正常。”
坑內丑陋刺眼的垃圾,主要以不易降解的塑料袋、包裝袋等為主。坑內垃圾分為三處集中點,都位于村舍的門前屋后,爬滿了坑洼的斜坡。村民周大媽說,垃圾都是村民隨手扔的,門前屋后最方便。“難道有個垃圾還拎著繞村跑嗎?肯定哪兒方便扔哪兒啊。”“垃圾堆滿了怎么辦?”記者問村民。沉默半晌后,有村民回答:“燒!”似乎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在村西北偏僻的角落里,還有兩處位置更隱秘、規模更大、味道更濃烈的垃圾點。與西頭一樣,此處也是一個地勢較低的洼地,同樣栽種楊樹。洼地內堆滿了磚頭、塑料袋、破網、破碗等各種垃圾。其中一處垃圾堆有明顯的焚燒痕跡。垃圾堆上蚊蟲孳生,酸臭難聞,令人掩鼻。鄭大爺說,一遇風雨,便污水橫流,臭味熏人。
這些不易降解的塑料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很長,一般可達200到400年,有的可長達500年之久。若掩埋,填埋后的場地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若焚燒,會向大氣釋放大量有害物質,破壞環境。有村民對垃圾危害也有耳聞,但“不是每個人的素質都很好,只要一個人扔,大家就都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