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12年地球真的會毀滅,你有什么一定要完成的心愿?減肥,結婚,環(huán)游世界,寫一部科幻小說,養(yǎng)一只小狗,談一場不想太多的戀愛,把所有自己愛過的男孩兒叫到一起吃頓飯,還是躺在開滿油菜花的田里,看太陽升起月亮落下?
今年年初,一場名為“模擬世界末日”的真人書友會上,十幾位讀者在星辰海真人圖書館內圍坐,寫下并朗誦了上述的“末日心愿清單”,還在現場聆聽了兩位“真人書”講述災難來臨時的逃生技巧。
2011年12月24日,星辰海真人圖書館在北京五道口東升大廈一間裝飾溫馨的小屋子里正式開業(yè)。此前,依托于大學、書店、圖書館等平臺的“真人書”閱讀活動,已經在廣州、上海、武漢、成都等地相繼開展,但以實體店的形式長期對外開放,北京的星辰海還是第一家。
來星辰海真人圖書館“看書”,要先在豆瓣網上報名,第一次來“借閱”真人書要帶一本自己最喜愛并且親手批注過的書來“驗明正身”,之后每次活動則需按照圖書館的要求出示門票:水果、零食點心、與主題相關的玩偶、黑膠唱片等。
說出你的故事
真人圖書館中沒有紙質書,而是收集了形形色色的、有著特殊經歷或者新鮮體驗的人作為真人書。星辰海真人圖書館的“藏書”被大致分為真人故事書和真人教科書兩種,讀者通過面對面交談的方式來“借閱”真人書,傾聽真人書講述故事,還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提出問題。有時候,會有二三十個人同時“閱讀”一本真人書,就像是一場小型的演講,這被稱作“真人書友會”。
除了集體借閱式的真人書友會,在這家真人圖書館中,定期開展的活動還有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式演講、真人時間拍賣會、影院夜話會、“文藝女”和“邏輯男”相親會等。這些活動通常被安排在周末,由一兩名真人書作為“主講書”或“教科書”來引導話題,讀者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互動。
去年3月,23歲的IT青年“肥肥魚”被一張瀘沽湖的照片和一句話打動:青春就是埋下小小的夢想,然后拔腿實現它。于是,“肥肥魚”真的辭掉工作拔腿就走,懷里揣著所有的積蓄2000塊錢,和一把心愛的吉他,開始了流浪。將近一年里,從四川到云南,再到廈門,靠著給客棧打工、躲著城管四處賣唱、賣自己拍攝的明信片和好心人的幫助,他走遍了自己夢想中的南方。在真人圖書館里,“肥肥魚”是一本貼著“流浪歌手”和“窮游達人”標簽的真人書。
在真人書友會上,“肥肥魚”為讀者們講述自己的旅行故事:在鼓浪嶼為標價兩億元的老宅子拍過照,也在內厝沃吃過4塊錢一碗的餛飩和10塊錢40只雞翅尖的鹵味叉燒;在麗江賣唱3個小時賺到過700多塊;在瀘沽湖邊教孩子們唱羅大佑的《童年》,唱到“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道彩虹”那句,孩子們唱得開心,卻不知道什么是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作為真人圖書館人氣最高的“暢銷書”之一,“肥肥魚”還在這里辦過自己的明信片展覽,給讀者傳授彈奏吉他和拍攝照片的技巧,彈唱自己寫的歌為活動暖場。書友會結束后,總還有讀者感到意猶未盡,在閉館之前向他單獨“借閱”。
在一次偶然參加的真人書友會上,作為讀者的紀冬妮在聆聽別人的故事時感觸頗深,忍不住把正在主講的真人書趕下來,坐到臺前講起了自己的故事:經歷過婚變,在隨后極端低谷的半年里,學習了德語等多種語言;做過服裝生意,在虧本得實在做不下去時果斷放棄,把囤積的衣服一股腦兒地送給了朋友……那天之后,她被真人圖書館正式“收編”,成了一本館藏的真人書。今年3月8日,她作為主講的真人書,跟一群女孩兒、4個男生促膝交談,暢談一切閨蜜之間的話題,度過了一個獨特的女生節(jié)。
書店打工達人東南、家庭主婦華姐、舉行圖書館婚禮的蘇林和飛羽,都是館藏的真人書。就連真人圖書館的館主李星凝本人,也是館藏的一本真人書,她負責講述她和同伴們創(chuàng)辦圖書館的故事,書名叫《建設者之書》。
真人圖書館的建設開始于4年前,李星凝在豆瓣網上發(fā)表日志,講述自己做圖書管理員的童年夢想。這個在當時叫做“星之書”的想法,很快得到眾多網友的支持。
李星凝辭去建筑設計師工作開始創(chuàng)業(yè),她遭遇了各種質疑和不理解,同伴是支持她走下去的理由。他們是一群通過“豆瓣”聚集起來的年輕人。圖書館里的手繪涂鴉墻,是他們十幾個人熬了好幾個通宵刷出來的,大家在高高的梯子上爬上爬下,衣服、褲子甚至鞋子都染變色了。有次她在豆瓣小站上說圖書館需要一些裝飾,第二天就發(fā)現有人在門口放了4盆花。參加過活動的朋友送來他們喜歡的書和親筆寫的“情書”,不斷帶越來越多朋友來,還自發(fā)幫真人圖書館散發(fā)宣傳名片。
可以打醬油,也可以借寂寞
來這里“看書”的讀者以20歲左右的年輕人為主,多數是在校大學生和小白領。這些人當中有4年前就開始在網上關注館長李星凝的“鐵桿粉絲”,有慕名而來的豆瓣網友或新浪博友,也有不少是跟隨朋友一起來看看熱鬧、“打打醬油”的旁觀者。
與傳統的圖書館相比,真人圖書館的優(yōu)勢在于讀者不再是單方面的受眾,而是可以跟“書”進行最直觀的交流。
“普通的圖書只是大概的介紹,它不會知道你的興趣點在哪里,真人書就可以了解到你最關注的地方,著重介紹,讓閱讀更有針對性。”因為覺得“新鮮”而跟著朋友來借閱真人書的郭志年說。
另一位讀者師海亮則最喜歡“技能交換”這一活動,因為“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只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東西去學習,還可以隨時提問,“面對面地去了解未知的東西”。
23歲的李蹊大學畢業(yè)后來北京工作半年了,雖然工作忙碌,但性格內向、有點多愁善感的他,跟同事、室友找不到共同話題。真人圖書館給了他認識新朋友、與別人交流的平臺。“哥借的不是書,是寂寞。”他半開玩笑地說。
“現在人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很遠,隔閡很大,很多真人書和讀者的傾訴欲都特別強,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沒有人愿意花時間去聽他們講。”大三學生小Q就是因為夢想開一家像《海邊的卡夫卡》里那樣溫暖、美好的書店而加入這個隊伍中,成為真人圖書館館員。
為了讓小店“活下去”,眼下的真人圖書館還招募會員,收取入會費和年費。但是,在26歲的銀行職員武彥楠看來,這種做法讓看似公益的真人圖書館“變了味兒”,從剛開業(yè)時免費到現在的收錢,之間的心理落差也讓武彥楠有點接受不了,“我想去看看書,但要收費的話,還是算了吧。”
對此,李星凝表示,免費的分享活動還是會一直做下去,因為“做這件事不是為了賺錢”。
在跨年書友會上,李星凝教大家繪制過去一年的生命曲線圖,所有人都敞開心扉講述自己曲線圖的起承轉合和過去一年的起落故事。“人生最大的快樂在于分享。有錢人可以博施濟眾,我沒什么錢,但還能在這里分享一些溫暖的故事。”“肥肥魚”這樣說。
“每個人都是一顆星,在茫茫宇宙中獨閃耀。”這是“星辰海”這個名字的由來。李星凝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每個人都可以讀別人或者被別人讀。與以名人撐臺的沙龍、講座不同,李星凝希望真人圖書館可以成為一個屬于普通人的平臺,“建造一個幫助腳踏實地的實踐家接近各自理想的美好平臺,最好美得驚天動地,溫暖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