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聯合青島高校工委思政處、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對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在樣本的選擇上,共選取了147名大一學生。性別上,男生74人,女生73人。生源地上,城市生源學生56人、縣城學生生源23人、鄉鎮生源學生9人、農村生源學生59人。在獨生子女上,選取了69名獨生子女 、78名非獨生子女。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近半數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問題。

■調查
近半受訪者有人際關系問題
調查顯示,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總體情況為,55%的學生存在較少的人際關系困擾;31%的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際關系困擾;14%的學生存在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從各個維度來看,大學生在交際交友維度上的困擾最高,有7%的學生存在嚴重困擾;其次是與人交談維度,有4%的學生在異性交往上存在嚴重困擾。
琴島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張明月老師分析,根據調查結果,近半數的大學生交往存在心理問題,一方面大學生是社會的一份子,近年來社會的發展多樣化,各層次、各種矛盾突出,這些社會因素表現在了大學生心理上,并表現出復雜性。“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增多,還有家庭原因、教育原因。”張明月說,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家長過多寵愛孩子,嬌生慣養,不讓孩子接受挫折和鍛煉,學校教育方面沒有更好地注重心理健康,這么多年的忽視也是原因之一。
男生的交往障礙高于女生
74名男生中,有50%學生存在較少人際關系困擾;34%存在一定程度困擾;16%存在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在73名女生中,有60%學生存在較少人際關系困擾;29%的存在一定程度困擾;11%存在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
“男生的交往障礙高于女生,這個現象近年來越來越凸顯。”張明月老師說,這和整個社會風氣偏軟有關,現代社會女性的自主意識、獨立意識不斷增強,對男性的依賴度減少,撐起“半天邊”已不是口頭上說說,女性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潑辣,就是現在社會所說的“女漢子”越來越多。相對而言,男性性格也越來越細膩,這種現象體現在校園里,就是女生的人際交往大大方方,男生反而沒有了傳統印象中的豪放。“現在男女生談對象,不少都是女生更主動一些。”
獨生子女相對容易走極端
獨生子女69人中,有54%學生存在較少人際關系困擾;29%存在一定程度困擾;17%存在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非獨生子女78人中,有66% 存在較少人際關系困擾;26%存在一定程度困擾;8%存在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
張明月分析 ,獨生子女的教育對現在大學生的性格影響非常大,獨生子女一般來講生活條件優越,受到的教育和關心更多一些,但是由于從小家里就一個人,缺少和同齡人相處的經驗,容易形成孤傲、自私、不為他人著想的性格,所以獨生子女在人際交往中,處理解決問題的經驗不足,如果心理情緒處理不好,就容易走極端,相比之下,非獨生子女的同學,在兄弟姐妹的環境中長大,懂得寬容和分享,更會處理與他人交往的問題。
學生干部66人中,有57%學生存在較少人際關系困擾;28%存在一定程度困擾;15%存在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非學生干部81人中,有53% 存在較少人際關系困擾;35%存在一定程度困擾;12%存在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
“作為學生干部,與別人打交道的機會多一些,所以對自己的交往能力鍛煉要多。”張明月認為。
■案例
大一女生宿舍里用拳頭說話
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冠軍收治了島城一名大一的女生,他告訴記者,這個女孩考入大學后,和宿舍里同學的關系很不好,每次遇到問題,她的解決方式就是“打”,而且這個女生打架動作敏捷,她們宿舍的同學都吃過虧,老師教育也沒有結果,分析認為這個姑娘心理有問題,最后學校送到醫院來做治療。
經過醫院的問詢得知,這個女孩的家庭成長環境有問題,女孩從小一不聽話,家長就是用打來處理 ,所以女孩子從小也不會用溝通的方式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只是跟家長學會了“打”。經過治療,女孩的狀態已經漸漸好多了。
青島某高校的大三學生王猛告訴記者,他們宿舍有一名同學,非常個性,自從入大學以來,幾乎不在宿舍說話,每天神出鬼沒,宿舍的集體活動他也不參加。每次大家在宿舍里開玩笑的時候,他就潑冷水;大家都說東的時候,他就突然冒出個西來,說話很嗆人。
王猛說,大家都擔心他會出問題。后來這個同學自己也覺得心理有問題,還去過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咨詢。
■特點
90后過分自我,宿舍關系難處
記者采訪了島城多所高校的專業心理咨詢老師,老師們都認為,現在90后越來越自我,宿舍關系難處是近年來凸顯的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的學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張利萍認為兩種原因造成了90后這種個性,一個是獨生子女增多,獨生子女從小缺少與人交往的機會,不懂得怎么交往,很多90后從來不考慮周邊人的感受,認為被給予就是理所當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成長背景,現在社會兩極分化嚴重,條件好的同學和條件差的同學在學校里一對比,會容易出問題。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家庭性格,有的孩子被父母影響得大大咧咧,有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得過分嚴謹,凡事都要考慮別人,還有的同學把學校的同學關系當成了社會上的利益關系來對待。
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冠軍認為 ,不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家庭和學校等原因,只知道得到愛,不懂得去愛別人,社會屬性教化不足,導致了90后的過分自我。
張明月老師也告訴記者,琴島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每年能接待學校里300至400名學生的咨詢,從咨詢問題的比例來看,交往中的宿舍關系問題占比較以往有所提高。宿舍關系處不好的同學基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孤僻型,另一種是偏執型。
不過,記者了解到,90后在變得自我的同時,也更愿意打開心扉,與人分享自己的心靈故事。“記得前幾年,很多同學來心理咨詢,總是覺得心虛,好像咨詢心理問題,就顯得很不光彩,這幾年,這種情況開始改觀。”中國農業大學一位心理咨詢老師說。
■舉措
高校配備60余專職心理老師
記者了解到,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越來越受社會重視。近年來,島城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教育不斷發展,青島市高校工委成立的青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不斷開展課題研究,專業督導,宣傳教育,中國心理學山東督導點也設在了青島。
據了解,目前在青高校共有23所,所有高校都已經配備了專職的心理老師,專職老師數量已經有60余名。有高校建立了“心育委員-兼職輔導員-心理咨詢專職老師-精神衛生機構”的四級聯動機制,以盡早發現學生中存在問題。記者 郝園園 張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