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環境污染形勢,備受關注的油品質量升級再度提速。4月2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加快成品油質量升級措施,推動大氣污染治理和企業技術升級。會議明確,2016年1月起我國東部地區11個省市全境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將全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的時間提前至2017年1月。記者了解到,這意味明年起濟南車有望“喝上”國五標準汽柴油。

  霧霾“加速”油品升級

  記者了解到,我國通過油品升級“吹散”霧霾的步伐正在加快。2013年2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油品質量升級時間表,要求2013年6月底前發布第五階段車用柴油標準(國五柴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3年底前發布第五階段車用汽油標準(國五汽油標準,硫含量不大于10ppm),過渡期均至2017年底。

  而今年4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2016年1月起我國東部地區11個省市全境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將全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的時間提前至2017年1月。這意味著全國供應國五標準汽柴油的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年。而對于濟南來說,供應國五標準汽油的時間更被大幅提前到明年1月。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室主任牛犁說,擴大提前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的區域,并將全國執行時間提前一年,主要是因為霧霾等環境問題愈發得到公眾關注,社會對油品質量升級的訴求越來越強烈。

  據了解,與國四標準汽柴油相比較,國五標準汽柴油在環保標準上要求更加嚴格,主要指標與歐洲現行標準水平相當。以國五標準汽油為例,相比較國四標準汽油,國五標準汽油的主要變化可概括為“三降兩調一增加”。“三降”,是指降低了硫含量、錳含量、烯烴含量的指標限值。其中,硫含量是車用汽油中最關鍵的環保指標,由第四階段的50ppm降為10ppm,即每公斤硫含量不高于10毫克,降低80%。而為進一步降低汽油蒸發排放造成的光化學污染,減少汽車發動機進氣系統沉積物,烯烴含量由第四階段的28%降低到24%。另外,“兩調”,是指對蒸氣壓和牌號進行了調整。冬季蒸氣壓下限由第四階段的42kpa提高到45kpa。夏季蒸氣壓上限由第四階段的68kpa降低為65kpa。國五汽油牌號由90號、93號、97號分別調整為89號、92號、95號。“一增”,是指為進一步保證車輛燃油經濟性相對穩定,新標準中首次規定了密度指標,其值為20℃時720—775kg/m3。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標準一部主任丁吉柱透露,據測算,國五標準實施后將大幅減少車輛污染物排放量,預計在用車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約30萬噸,新車5年累計可減排氮氧化物約9萬噸。

  油價油耗成關注焦點

  油品質量升級,帶來的不僅僅是油品質量的提升,它也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價格。因此,此次“國四”升“國五”,油品價格漲幅成為不少市民關注的焦點。

  記者從隆眾石化網了解到,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油品質量升級實行優質優價政策,油品質量升級后,按照優質優價原則適當提高油品價格,按“誰污染、誰負責”,多用油、多負擔的原則。也就是說,要按照煉油企業消化一部分、消費者負擔一部分的原則確定油品質量升級加價標準。全國車用汽、柴油質量標準升級至第四階段每噸分別加價290元和370元;從第四階段升級至第五階段每噸分別加價170元和160元。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薛群表示:“按這個標準,‘國四’升級到‘國五’,估算92號汽油每升上漲0.13元左右,95號的差不多是0.14元。相對比升級‘國四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薛群表示:“按這個標準,‘國四’升級到‘國五’,估算92號汽油每升上漲0.13元左右,95號的差不多是0.14元。相對比升級‘國四’汽油來說,升級到‘國五’價格上漲的不算高。”不過她也強調,到底消費者分擔全部或者具體多少還要看以后的具體政策。

  此外,“國五”汽油的油耗問題也受到私家車主的廣泛關注。據了解,不少外地車主在使用“國五”汽油后,第一感覺是:油耗更高了,動力更軟了,由此引發大量吐槽。在愛卡汽車論壇,有網友吐槽說,“加了‘國五’,一出加油站,感覺真心變重了。”也有網友質疑,“換‘國五’了,幾乎每個車友都發現油耗大漲,這樣一來總體油耗增加,難怪污染反而加重了,燒的油更多,污染不是更重么?”

  對此,薛群表示,隨著油品質量的升級,含硫量大幅度降低,在降低含硫量的同時,需要消耗掉部分辛烷值,因此油品標號會略有下降,產生同樣動能需要的油耗就會略有增加。這可能是部分車主感覺‘國五’汽油“不耐燒”的原因。不過,她也表示,“由于用車習慣不同,不同車主對此感受可能也不太一樣,有的人感覺不耐燒,有的人卻感覺油耗并無明顯變化。”油品升級敲響地煉警鐘

  油品升級腳步的突然加快,對于消費者可謂是喜憂參半。但對于不少煉廠而言,則是措手不及。對于占全國地煉總產能70%的山東地煉企業來說,油品升級步伐的加快無疑敲響了警鐘。

  中宇資訊分析師高青翠告訴記者,當前山東能夠生產國五標準柴油的地煉企業僅有清源、神馳、魯清等5家企業,而汽油能達到國五標準的煉廠有12家左右,不足山東地煉總數的四分之一。面對國內逐漸加快油品升級步伐,山東地煉在生產工藝及原料準備上,還并未有“長遠計劃”,而針對目前國家規定汽柴油執行的國四標準,山東地煉產品并未完全覆蓋到位,仍有部分煉廠銷售國三標準汽、柴油。從理論上來看,作為提高成品油質量最直接的“出路”,深度加氫成為煉廠不二的選擇,但因裝置回報周期長,且前期耗資巨大,目前有能力承擔裝置經費的煉廠寥寥無幾。在這種窘境下,煉油原料輕質化,成為多數煉廠解決燃眉之急的“硬招”。

  據了解,近幾年山東地煉煉油原料格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中化工進口原油的流入,國內海洋油及國產市場原油資源量增加,山東地煉加工進口燃料油比例由2013年的38%驟降至不足15%,地方煉廠原料“兩極分化”程度繼續加深,地煉企業對M100、新加坡180CST等傳統燃料油購進意向持續減弱。高青翠表示,隨著中國原油期貨或于2015年上市,且進口原油開放權信號增強,在國家要求加快成品油升級步伐的同時,部分地煉將選擇繼續對裝置深度加氫,或者將煉油原料最大輕質化,但針對地煉群體中“弱小者”,后期企業間兼并或合作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