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一季度數據或不算漂亮:GDP同比增7.8%,速度總體放緩,低于全年8.5%目標。但實體經濟的參天大樹,卻正在綻放新枝嫩葉。
換個視角風景異。山東省委、省政府判斷:有困難,也有亮點;有下行壓力,更有發展機遇;速度雖然放緩,但增長勢頭未變。
亮點不少,得益于高端裝備類行業煥發出的精氣神。從重型汽車、動車組,到海洋裝備、數控機床,“山東制造”當仁不讓。2014年,全省裝備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7.8%。今年一季度各企業又捷報頻傳:東岳汽車高附加值車型增長150%,青島南車動車組產量增長70%……
這背后,是山東對科技創新的堅持不懈。2014年,全省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3%,比“十一五”末提高0.47個百分點。山東擁有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工業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數量,均居全國首位。目前,企業技術進步條例已納入山東省人大一類立法計劃。
勢頭不變,源于山東扎實的工業基礎。銅鋁深加工、鹽化工、化肥、醫藥等,是山東傳統優勢,推動山東經濟列車穩速前行。魯西化工,一直以生產氮肥為主,如今,產業鏈不斷向下游延伸,80%銷售收入增長來自精細化工產品;400多項專利、100余項發明專利,令這家老化工企業新綠滿眼。
在食品、造紙、家電、紡織等輕紡類適銷產品領域,企業效益逐漸企穩回升。500多家造紙企業現只剩百十家,其中前10名產量就占總產量80%。泉林、太陽等企業的本色用紙和特色用紙訂單飽滿。魯花、得利斯、張裕等食品骨干企業保持滿負荷生產,紡織服裝骨干企業迎來利好。
增長的潛力,還來自主動限產減量投資類產品的勇氣。隨著原材料類行業市場需求回落,山東企業在市場倒逼作用下順勢而為。以水泥行業為例,一二月份是北方燃煤旺季和水泥需求淡季,山東80%的水泥企業主動減排錯峰生產。其間,水泥熟料產量下降43.2%,水泥下降5.8%。
回頭再看主要經濟指標。一季度,山東41個工業行業大類有37個實現新增長。在煤炭、石油化工、鋼鐵等傳統主導產業利潤大幅降低的情況下,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占全國比重14.6%,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
從去年開始,山東省委、省政府就工業轉型升級強化頂層設計,制定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細化形成22個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在當前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過程中,山東狠抓實體經濟,高端、高質、高效的原則一以貫之。”省經信委副主任王萬良說,工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居多、高耗能產業較多,仍是山東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現在就是要摸清全部家底,找出發展中的不足,放到省內、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研究轉型升級。”
齊魯青未了。新常態下,作為山東經濟主干的實體經濟,正愈發粗壯堅韌。(徐錦庚、卞民德)(完)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