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平陰,一所學校的學生依次走下校車。 本報記者 王興飛 攝▲在濟南平陰,一所學校的學生依次走下校車。 本報記者 王興飛 攝

  距離國務院《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經三年有余,但運送孩子的車輛出現(xiàn)事故的新聞仍頻見報端。事故多發(fā)的背后是難以高效整肅的“校車”亂象,車輛超員、司機無資質、車輛不符合規(guī)定等隱患困擾已久,難以消除。

  隨著鄉(xiāng)村小學的撤點并校,孩子上學越來越遠,孩子接送市場也越來越大,但在廣闊的市場上,“黑校車”和非法營運車輛大行其道,正規(guī)校車卻推進緩慢。這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對“黑校車”治理不力,還是正規(guī)校車水土不服,以至于無法在市場競爭中生存。

  連日來,本報記者對我省多個城市的“校車”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希望更多的孩子上下學時,能坐上安全的車輛,平安回家。

  一個普遍的尷尬 校車缺位,孩子接送路上不順暢

  由于學區(qū)的劃分,就近入學的市區(qū)中小學對校車的需求并不大,但在偏遠鄉(xiāng)村,就近入學依舊難掩并校帶來的校車需求。

  半摟村是陽谷縣閆樓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村子里原有五個年級的小學現(xiàn)在變成一處只有兩個年級的教學點,隨后教學點也在幾年前被撤除。最近的范海小學離村子也有2.5公里,坑洼不平的鄉(xiāng)村公路上常有大小車輛飛馳,路段上還缺乏路燈等道路設施,而駕駛電動車、三輪車早晚接送孩子成了留守老人不得不承受的重擔。

  “孩子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孩子不能在北京上小學,只能回家上。”當?shù)匾幻迕穹Q,由于外地入學難,在外打拼的很多年輕人都把子女留在老家上學。老人年齡大了,接送孩子就像走鋼絲。“前不久,一個孩子的奶奶在路上被摩托車撞傷了。”

  棗莊一所鄉(xiāng)村中學的學生家長表示,為了接送孩子方便,明知不安全,家長們仍不得不雇面包車甚至三輪車接送孩子。家長之間也存在拼車接送現(xiàn)象,拼的車大都是摩托三輪和電動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