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遍布城鄉的物流園區、開發區,動輒上千畝地。交通優勢是否就等同于物流優勢?開發區到底能開發什么?物流園區的帶動能力到底有多大?齊河縣擬建10個物流大園區,目前7個已經運營。他們發現,物流基地建在哪里更多是企業戰略布局的需要,倉儲物流對地方財政和當地就業的貢獻其實很有限。“物流與本地產業的關聯度還是太低,起不到拉動作用。”齊河縣物流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景明坦陳,目前物流仍停留在大進大出階段,還沒有找到提高物流業財政貢獻度的好辦法。值得一提的是,

  齊河的區位優勢在西部數一數二,希望他們對物流產業局限與短板的認識,對其他地方能有一定的警醒、啟示作用。

  靠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的老路可能還要繼續走下去。去年12月,國務院要求全面清理各類稅收等優惠政策。今年初,即使在東部采訪也是聽到一片哀鳴:沒有優惠政策讓我們怎么招商引資?在西部,這種聲音更強烈。文件下發不到半年,今年5月11日,國務院又發文,強調各地與企業已簽訂合同中的優惠政策繼續有效,專項清理工作另行部署。采訪中正好文件剛剛下發,西部一個區的負責人明顯松了一口氣,那背后的意思無疑是:招商引資又有抓手了。我們一再說深化改革到了“深水區”“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西部是要招商引資,但在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上,實在有太多工作要做。

  緊抓機遇,積極作為,當前西部幾個市政府職能的轉變確實讓人贊許,但在管理的針對性、精細化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種政府職能的轉變需要更多聆聽企業的聲音。“企業門里問題不大,最大的壓力來自門外。”巨野百林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繼斌說,現在做得最好的政府部門是安監局,主動請專家來給企業查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并監督企業整改好,從來不提罰款的事,“其他部門則不是這樣,動不動就罰款。市場打不垮我們,政府能給我一個公平的環境,我就很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