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在商人中間

同樣是這個銳意改革、竭力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在分管領域取得巨大成績的能吏,卻在擔任重要職務、感覺自己的仕途沒有希望、特別是到臨近退休的時候,放任了自己、隨波逐流,游弋在商人中間,在不知不覺中淪為了權錢交易的“俘虜”,致使晚節不保。
記者探尋王國群的犯罪軌跡和人生足跡,他從政一直很謹慎,群眾口碑也很好,落馬的直接原因是被某建筑公司老總孫某的司機舉報,而讓他一步步滑入犯罪深淵的,則是像孫某這樣多年來圍在他身邊的一群商人。
來自聊城市檢察院的起訴書顯示,2006年,煙臺一家房地產公司向當地規劃局報送開發某小區的項目規劃。方案經規劃局初審后,需由時任副市長王國群主持的城建規劃委員會以票決形式通過方可動工。公司老板姜某是王國群多年的朋友,為縮短審批時間,該老板找到王國群請求關照,盡快通過審批。在王國群的過問下,項目很快順利通過。王國群的“熱心腸”換來了房地產公司豐厚的回報。2008年9月,這家房地產公司以一套180多平方米的房屋置換了同小區王國群一套130余平方米的房子,王國群為此僅補交差價6.8萬余元。經鑒定,兩套房屋實際差價超過40萬。
類似情形也出現在煙臺某地產公司老總孫某身上。 2005年至2011年,王國群接受孫某的請托,為其公司在加快招拍掛程序、規劃審批、承攬物業等方面牟取利益。2003年至2008年、2011年至2014年,每逢中秋、春節,孫某都會準時給王國群送去購物卡。此外,孫某還給王國群送過1萬美金和1萬元人民幣。
記者注意到,起訴書對王國群的19項指控,均發生在王國群與商人之間,其中涉及工程承攬、土地、規劃、房地產項目的就有15項。
王國群的受賄行為,絕大多數受賄數額不大。但也有例外,煙臺某塑鋼加工有限公司行賄人前后共給王國群170多萬元,是所有行賄人中行賄數額最多的一個。
行賄人是做門窗生意的于某。為照顧于某的生意,擔任煙臺副市長期間,王國群曾給多家房地產企業打招呼,要求對其照顧。在王國群的關照下,幾年間,于某的企業獲利頗豐。2004年,王國群給一家開發商打招呼后,于某承攬了一項兩千多萬元的門窗安裝工程,利潤達數百萬元。
為感謝王國群的幫助,于某除了逢年過節送錢外,2008年還將一套復式房子送給了王國群。但王國群并沒有看中這套房子,而是轉手以120余萬元的價格賣掉。由于賣房款數目太大,王國群怕人知道,不敢直接將這120余萬元直接拿回家,便把錢以于某的名義存起來。王國群覺得這些錢閑著也是閑著,沒收益,便想用這些錢理財。他讓于某辦了兩張銀行卡用于理財。后來,于某先后兩次向這兩張銀行卡里打入40萬元。2014年3月,得知紀委正在調查自己,王國群趕緊把銀行卡還給于某。
是商人的唯利是圖不擇手段,還是個人的修養不夠定力不足,亦或是有待完善的制度環境?到底是誰“圍獵”了王國群?王國群案件偵辦、公訴單位——聊城市檢察院檢察長王學軍坦言,其實王國群并非僅僅是被商人“圍獵”,手握大權而無有效監督的從政者,看似風光無限,實則處處危險。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辦法。
2014年4月,在王國群還有一個月就要退休的時候,隨著山東省紀委對其展開調查,他多年來勤奮拼搏,用榮譽和鮮花樹立起的光輝形象,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