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
威海先行先試的權限有多大?
◎每經記者彭斐
韓商會威海辦事處會長金宗猷預言,“FTA正式實施后,關稅下降,會導致物流活躍,雙方之間的訂單也會增加,這樣兩國之間的往來會更加密切。”
根據中韓FTA,在未來20年內,涉及中國91%稅目、韓國92%稅目的產品關稅將調降為零,這些零關稅產品的貿易額將分別占兩國進口總額的85%和91%。
金宗猷預計,未來隨著關稅減免,中國每年出口韓國需繳納的關稅將減少330億元,這對中國出口企業來講,無疑是一大利好。
與金宗猷這位韓國商人類似,站在中國商人的立場,山東新大東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本昌也對中韓FTA充滿期待。不過在等待具體政策落地時,他等得有些焦慮。
先行先試重在通關便利化
劉本昌的公司主要從事對韓進口貿易,去年貿易額為3.5億元。因為企業實力雄厚,劉本昌時常成為威海當地政府的座上賓。
但讓劉本昌頗為糾結的是,2014年他的企業繳稅5600萬元,如果享受保稅進口政策,其繳納的稅款可以大幅度下降。因此,劉本昌的企業最近陷入了觀望。
和劉本昌持同樣態度的企業主并不少。比如,一位山東港口高層直言,大家都知道中韓FTA是件好事,但在具體政策出來之前,誰都不敢亂動。
不過,有關稅率方面的政策,可能要讓上述企業主們失望了。威海市商務局人士稱,進出口貨物的先行先試不是降關稅,而是通關便利化。
在中韓FTA中,將威海和仁川自由經濟區作為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使之在中韓自貿區框架下的地方經濟合作方面發揮示范和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