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時左右,狂風呼嘯,烏云密布,緊接著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截至晚間10時,全市平均降水量為65.7毫米,部分地區降雨量達148.7毫米,達到暴雨至大暴雨級別。在暴雨面前,泉城經受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氣象預報功不可沒
市氣象臺于6時50分發布了今年首個暴雨黃色預警信號:預計今天夜間我市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將超過50毫米,局部地區降雨量將超過100毫米。與此同時,市氣象臺發布了雷電黃色預警信號:預計今天夜間我市大部分地區將出現較強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并伴有短時強降水和7~8級大風,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截至晚間10時,全市平均降水量為65.7毫米,部分地區降雨量達148.7毫米,達到暴雨至大暴雨級別。伴隨降雨,氣溫明顯下滑,風力也明顯增強。據市氣象臺數據顯示,受降雨影響,氣溫從晚間7時的31℃,猛降至9時的23℃。
氣象部門如何預報天氣?預報準確性到底有多高?專家表示,為更為準確預報天氣,我國大多數城市天氣預報已經可以細化到各個區縣,利用上百個自動氣象站提供的加密氣象信息,預報最小范圍城區5公里內的天氣情況。
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天氣預報還是一個發展中的科學,我國24小時晴雨表預報準確率已達81.3%,和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相當。但天氣預報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特別是具體到某一個地方,多少雨量、什么時間下,目前科學上還達不到。氣象專家表示,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率是世界性難題,因為天氣氣候預測本身具有不確定性。除此之外,大氣運動受到各種因素的外在干擾,如城市熱島、溫室效應以及錯綜復雜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多種因素影響下,預測結果往往不是單一數值,而是一系列結果的集合或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