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機補貼:
據嘉祥縣農機管理局出具的證明材料顯示,王興其和劉軍購買的這三臺拖拉機“不是我縣農機購置補貼農業機械”。
關于購車發票:
發票顯示的主管稅務機關為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稅務局,但經高新區國稅局“金稅三期”系統查詢,這三張發票“未查詢到流向”。濟寧市國家稅務局工作人員對照發票做出了詳細的解釋:
工作人員:未查詢到發票的流向,就是國稅局就沒有這張發票,這是憑空造出來的發票。咱山東省就沒有這個代碼,代碼如果一致,發票號碼不會出現重復一模一樣的票。如果號碼一樣,代碼肯定不一樣。這些信息都是假的,有這個高新區的證明,你就可以直接去公安機關報案了。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王興其和劉軍提供的購車發票上“發票代碼”和“發票號碼”完全一致,就連黑龍江鶴崗的郭女士提供的購車發票上的“發票代碼”和“發票號碼”也和王興其、劉軍的一模一樣,而這些發票的左下角都蓋有圓形的“濟寧市多民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財務專用章”。
在濟寧市多民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對持假發票前來咨詢的人已經見怪不怪。
劉軍:這就是多民農機公司?
工作人員:對,是。
記者:(對劉軍說)你拿那個章給他們看一下。
工作人員:假發票?
記者:對。
工作人員:你哪買的。
記者:你給看一下是不是你這的?
工作人員:我不用看,你從誰買的,你找誰。
記者:這個章是不是你們的?
工作人員:不是我們的,我們的橢圓的,都是蓋這個章,沒有蓋這個的,他這個稅號稅號不對,賬號賬號不對,開戶行開戶行不對。
一切都是假的,那么,制假的源頭究竟在哪呢?
根據劉軍的回憶,記者前往嘉祥縣段莊村一帶走訪摸排。段莊村位于338國道西側,記者沿賈海村一帶進入并未發現異樣,但在段莊村臨近竇坊村附近,一臺臺破舊的拖拉機開始陸續出現,轉過一道狹窄的彎路,進入竇坊村后,各種品牌、型號的拖拉機在街巷兩側、房前屋后密密麻麻排列著,有的破舊不堪、支離破碎,有的完好如新。在這里,家庭作坊式的收購、維修、拼裝、翻新、銷售已成產業鏈,質量存疑、真假難辨的拖拉機正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記者:你這車賣嗎?
村民:賣過了。
記者:還有嗎?
村民:這個。
記者:這個多大的?
村民:950。
記者:這個咋賣的?
村民:3萬8。
村民竇義軍告訴記者,村里出的車一般只賣給車販子,不賣個人。
竇義軍:我們這一般不外賣,全是給販子的,一般不賣自由戶。
記者:我看你們村里家家都干這個啊。
竇義軍:改車的沒幾家,(規模)大的有10來家,他們那些都是小打小敲的。
竇義軍:這都是改的,90改的100。
記者:你這個手續啥的都能整著不?
竇義軍:可以整,但是一般都不愿意整,整個發票出點什么事,麻煩。主要咱賣這個貨不正規,說明了就是騙老百姓兩個錢。
院子里,竇義軍的家人正在清洗廢舊的配件,一些零散的機器正待組裝成完整的拖拉機。
記者:你收上來,然后攢這一個車得多少錢?
竇義軍:2萬多收。
記者:那你自己再添東西呢?
竇義軍:也得2萬塊錢。
記者:一年能賣多少臺出去?你家?
竇義軍:不到200臺。
據竇義軍出示的營業執照顯示,他的經營范圍為農機維修和農機配件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