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9月22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全省教育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會上,山東省編辦副主任王振乾在應詢時說,山東建立了中小學臨時周轉編制制度,促進縣域內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這在全國是一個創新。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山東省委副主委儀平策關注中小學教師編制問題。他在會上問道,一些地方的中小學仍然存在著“超編缺人”,有編不補以及退補不相當等現象,對于這些問題,省政府是如何考慮的?下一步有什么樣的具體打算和措施?
王振乾在應詢時說,對于中小學教師編制問題,省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中小學教師編制資源的配置。但是,與全省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超編缺人、有編不補、退補不相當等問題。
王振乾說,目前,全省公辦中小學共核定編制77.42萬名,實有在編人員80.56萬人,總體上超編3.14萬人。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財政支付壓力以及教師隊伍年齡梯次配備等考慮,對轄區內學校進人規模實行總量控制、逐年遞補,致使有的中小學即使有空編,也沒有完全按照空編數足額補充教師,存在有編不補問題。而有的學校總量超編,雖然每年有教師退休,但由于沒有空編,也不能補充教師,因此出現退補不相當的現象。
據了解,為解決上述問題,近年來省政府主要采取了五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統一城鄉中小學編制標準。2011年8月我省重新修訂了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城鄉統一的編制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全省共核增2.9萬名中小學教師編制,進一步優化了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職工隊伍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