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之前,濟南退休老教師王淑敏和老伴、原泰安軍分區副司令員宋英三約定,身后都捐獻遺體。2011年5月,宋英三逝世,成為山東首位捐獻遺體老軍人。時隔4年,王淑敏不幸病逝后,家人也遵從老人遺愿,幫她實現了遺體捐獻。前不久,戰友和鄰居講述了宋英三夫妻倆生前約定捐獻的故事。
[4年前的他]
捐遺體作為最后一筆“黨費”
和宋英三夫妻一同居住在濟南警備區干休所的張海庭回憶,很早之前,宋英三夫妻就約定一同遺體捐獻。
“應該是王淑敏先提出來的,她退休前是濟南市第五中學的校醫,后來教生物,深知遺體對于醫學研究的作用,夫妻倆商量,自愿把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把生命最后的熱量奉獻出來。”張海庭說。
宋英三是濟南警備區干休所離休干部、原泰安軍分區副司令員。1927年2月出生,1944年10月參加革命,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歷任泰安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1983年6月離休。
2011年5月21日,宋英三寫下唯一遺愿,“活著為黨和人民做工作,死了也要為黨和人民作貢獻,請把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他將捐獻遺體作為自己最后的一筆“黨費”來回報社會。
2011年5月下旬,宋英三去世后,實現了遺體捐獻。
[4年后的她]
去世后也實現了自己的心愿
2015年9月6日,王淑敏老人不幸離世,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她的家人第一時間聯系濟南市紅十字會完成遺體捐獻接受程序,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
濟南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紀念遺體捐獻者,濟南設立了遺體捐獻紀念碑,上面隨時記錄遺體捐獻者的名單。宋英三去世后,他和妻子“王淑敏”的名字都鐫刻在碑上,排列在一起。當時“王淑敏”3個字的顏色還是紅色的,在整個名單里極為“醒目”,為的是提醒世人,王淑敏老人仍健在。
在宋英三和妻子的影響下,濟南警備區干休所很多老人都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先后有6人簽署同意書。濟南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醫學的發展離不開對人體結構的研究學習,從事人體結構的研究學習離不開人體標本。遺體在醫學教研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醫術,延續生命的前提和保障。遺體捐獻者留下的不僅是可供醫學研究,教學使用的身體,更可貴的是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