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年,五年間,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山東省委、省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山東廣播電視臺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精彩十二五》。今天播出第一集《經濟總量邁向六萬億元》。
過去五年,山東創造了多少財富?GDP這個數字最能回答。從2011年的4.5萬億元到2014年的5.94萬億元,五年間,山東經濟相繼跨上了4萬億、5萬億兩個臺階,并即將邁向6萬億,經濟一直保持了高于全國平均增速的中高速增長。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向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記者介紹,“當年給省里做‘十二五’規劃的時候我們建議的速度也是8.5%左右,總體的狀況看是前幾年高,后幾年低,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這是一個方面的原因,還一個是我們山東經濟結構調整的內生的原因內生的規律決定的,就是有不利的因素導致我們的增速下滑,也有有利的因素導致的我們用不著那么高速度了。”
山東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穩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2014年,我國每創造出100塊錢的財富中,就有9.3元來自山東,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前三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希望山東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在前列。按照這一要求,山東加速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約束,密集推出各領域深化改革措施,行政、財稅、投融資、司法、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讓改革釋放的活力成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動能。
而提升發展質量的動能,則來自持續不懈的轉調創。按照“敲開核桃、一業一策”的原則,山東連續在工業和服務業領域推出20多個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推動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服務業所占比重也從十一五末的36.6%提高到了今年上半年的45.6%。
山東省委黨校教授劉躍奎認為,“經濟增長,工作機會多了,人們的收入也穩定增長。這五年,山東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年年雙過百萬。而對城鄉居民來說,這五年,也是收入跑贏經濟增速的五年。到去年底,山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222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2元,分別比2010年提高了9276元和4892元。”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陳華表示,“經濟增長是一個做蛋糕的過程,收入分配是一個分配蛋糕的過程,收入分配進一步向老百姓傾斜,未來有利于建立消費經濟這樣一種模式,同時也能體現我們政府的民本思想,就是以民為本或者說以人為本這樣一種理念。”(山東臺 徐慧 張銘偉 威海臺)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