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濟南種糧大戶直犯愁:糧堆一地不敢賣 一年少掙12萬
入秋以來,糧食豐收,價格卻讓人樂不起來。消息稱,三大主糧價格罕見全線下跌,全國農民收入恐損失千億。其中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小麥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部分地區水稻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濟南的一些糧食主產區情況如何?農戶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市民和相關企業呢?有何手段挽救糧價?背后原因是什么?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和調查。
地處黃河岸邊的長清區歸德鎮是濟南的一處糧食主要產區,杜圈村的52歲農民杜振生流轉了當地的347畝土地,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去年糧食價格堅挺,他收入頗豐,然而今年,記者見到他時,收獲的玉米卻讓他犯愁:他算了一筆賬,主糧價格下跌,他至少得比去年少收入12萬元。
[大戶盼止損]
“玉米哪怕每斤再漲五分錢也好”
20日中午,長清歸德鎮德歸家庭農場負責人杜振生今年收獲的玉米還沒打算往外賣,黃燦燦的玉米堆了一地。他說,糧食價格太低了,想等著漲漲價再賣,能盡量減少點損失,“哪怕每斤玉米再漲五分錢也好。”
歸德鎮由于地勢平坦,是濟南市的糧食主產區,大部分村民仍在種植傳統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這也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杜振生是長清乃至濟南市數一數二的種糧大戶,往年糧食價格穩定的時候,他一年能掙不少錢,但今年糧食價格下跌,讓他很頭疼。
“去年小麥1.23元一斤,今年1.06元,去年玉米賣出價格為1.08元一斤,今年0.78元。”杜振生說,幸好他今年將小麥賣出的時間早,價格上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玉米按照總產量40萬斤、每畝地比去年少收入0.3元算,總收入要至少比去年少12萬元。
[散戶賣不起]
“刨除成本一畝地收入也就五百塊”
一些散戶受到的影響也不小。20日,平陰南坦村66歲的老人李海青到附近小屯村的一處收糧點打聽糧食價格,而早已守在此處的不少農戶看上去滿面愁容。
“玉米價格跌得最厲害,去年最高1.28元,今年上門收購價格才0.78元。”一村民說,刨除一畝地需要買種子、打藥、澆地、施肥等成本,一畝地收入也就500來塊錢,小麥今年的價格雖不如玉米降得厲害,不過也受到了影響。據了解,有些老人因為年齡大了,無法外出打工,只能指望在家種地掙錢,往年的收入還算可以,但今年糧食價格下跌得實在太厲害。李海青老人就是這樣,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兩口人,種的地不到3畝,玉米收成總共2000多斤,雖然不多,他卻因價格下跌至今也舍不得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