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的污染最厲害,對你有影響嗎
我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呈現出總體污染水平較高且顆粒物污染突出的特點。
從時間段來看,以每日來說,比較突出的問題是,PM10濃度在22時至次日2時較高,主要是受夜間工地施工特別是渣土清運、大型物料運輸車影響;二氧化氮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時濃度較高,主要受機動車尾氣影響。從月份變化來看,采暖季(當年11月至次年3月)污染程度高于非采暖期,主要受燃煤、工業和揚塵多重污染影響;非采暖期污染程度雖然有所降低,但排名更為落后,揚塵污染是“最大殺手”。
從空間變化來看,市區存在幾個污染高值區
一是東北部工業集中區,PM10和PM2.5濃度明顯高于全市其他區域,如濟南寶勝監測點位于山鋼濟南分公司等大型企業聚集區,9月PM10濃度高于全市55%,PM2.5高于全市平均值39%;
二是西部(西南部)施工密集區污染程度明顯偏高,如農科所監測點受二環西路、二環南路高架路建設施工揚塵及二環西路過境車輛影響,9月PM10濃度高于全市平均值20%;
三是中部濟南化工廠和省種子倉庫站點,機動車尾氣污染特征顯著,19月二氧化氮濃度分別高于市區均值28%和36%。
揚塵、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是“主兇”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得找到問題。那么,濟南空氣質量的殺手有哪些?
[環保部門的調查顯示,揚塵污染防治依然是難點] 特別是渣土管理粗放,道路撒漏嚴重。市區近郊的采石場、商品混凝土加工廠、建筑材料經營戶、渣土處置場尤其是臨時傾倒場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城鄉接合部以及大型工礦企業周邊破損道路養護和保潔不及時、不徹底等問題還大量存在。
[我市能源結構和工業布局不合理]全市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斷增長的供熱需求,以及鋼鐵、水泥、石化、火電等高排放企業過度集中于市區,造成市區污染物排放強度居高不下。
[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手段單一] 我市現階段對機動車管理僅限于黃標車淘汰,缺乏對車輛保有量控制和重點路段限行分流等進一步措施。而且,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也比較緩慢。
[監管力量不足、效率不高] 在一些縣(市)區,往往是2-3名執法人員承擔幾個鄉鎮(街道)的現場執法檢查任務。
干好這些事,濟南退出“倒數第一”希望很大
雖說濟南的空氣質量在不斷改善,但通過排名可以看出,我們與其他城市相比還是有差距。那如何來改變現狀呢?
●環保部門:下一步將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整治。針對渣土污染頑疾,有望將土石方開挖納入施工許可;研究渣土處置綜合利用途徑;將建筑渣土綜合利用和傾倒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對現在老式渣土運輸車輛進行全密閉改造提升并大力推廣新型智能環保渣土車。而且,要控制燃燒污染,限期淘汰改造建成區內全部134臺35噸/時及以下燃燒鍋爐。
●市城鄉建設委:將對城鄉接合部地區重點加大投入,達到城區養護、保潔的標準。對拆遷片區、違章工地、舊村改造工地,按照“誰拆遷、誰建設、誰負責”的要求,推行濕法作業率、建筑垃圾覆蓋率、工地圍擋率均達100%的標準。對新建小區后期配套施工工地管理,我市將牽頭相關部門出臺新規,明確管理主體,消除監督盲區。而且,下一步,我市還將完善誠信體系,把揚塵和渣土整治與建設施工單位資質資格、招投標、規費繳納等事項捆綁關聯。
●城管部門:我市將從嚴管控工地源頭、重點區域重點工地、違規運輸行為、揚塵污染,特別是對闖紅燈、野蠻行駛、私拉亂倒等嚴重違規運輸行為實行“零容忍”,一經查實,列入黑名單,堅決取消渣土運輸資格。
●在機動車排氣污染方面:除落實好原有政策外,我市還將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研究重點路段大型運輸車輛分流實施方案,近期有望研究出臺北外環和西外環過境車輛分流問題。
很多市民認為,濟南空氣污染治理其實政策很多,關鍵在于落實,如果以前的政策和現在的措施都能落實到位,那濟南退出“倒數第一”和“全國十大污染城市”希望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