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刷臉”技術有待成熟
人臉、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深度應用,必將改變我們的生活,然而如何保障資金安全,也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目前業界對“刷臉”服務仍存爭議。業內專家表示,刷臉開戶和刷臉支付、取款,目前從技術的成熟度來看,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存在權衡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困境;第二,更嚴重的問題是,即假體欺騙問題,這也是刷臉支付可能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要保證安全性,就要提高“刷臉”精度,而這樣會導致自己的臉也頻頻刷不了;但降低精度的話,卻又讓冒名頂替變得容易了。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山世光博士日前表示,盡管現有人臉識別技術在LFW等人臉數據庫上的準確率已經達到99.5%,但這不等于人臉識別技術在所有應用場景下都已經成熟了。總體上人臉識別在金融、安防等場景中的很多應用尚不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芬蘭創業公司Uniqul
人臉識別支付系統于2013年7月由芬蘭創業公司Uniqul全球首次推出。Uniqul公司告訴用戶“今后逛超市連手機都不用帶”,消費者只需在收銀臺面對POS機屏幕上的攝像頭,系統自動拍照,掃描消費者面部,再把圖像與數據庫中的存儲信息進行對比。消費者面部信息同時與支付系統相關聯,消費者只需在觸摸顯示屏上點擊“OK”確認,交易過程即告完成。
2、PayPal
2013年8月據美國《連線》雜志報道,全球最大的網上支付公司、eBay旗下Pay-Pal宣布,其在英國的12家商場推出依靠“人臉識別”的支付系統。
在這一智能支付系統下,購物者事先將自己的銀行賬戶或者信用卡與PayPal相關聯。然后用戶的姓名和照片就會被發送到商家的電腦上。商家與用戶確認了消費金額后,點擊用戶的照片即可從PayPal上收取費用。
3、騰訊微眾銀行
號稱無營業網點、無營業柜臺、無需財產擔保的微眾銀行,在1月4日以一種頗為“炫酷”的方式放出了第一筆的貸款。這是微眾銀行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完成的,后臺軟件系統先識別出申請人身份,并與公安部身份數據匹配成功,同時微眾銀行進行相關數據分析,最終判斷具體授信額度。(青島早報 記者 錫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