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大體育場,女生在測試仰臥起坐。 (許亞薇 攝)在山大體育場,女生在測試仰臥起坐。 (許亞薇 攝)

  最近一周,全國各高校都開始了本年度的大學生體質測試,有人輕松過關,有人艱難及格。目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到底咋樣?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頻次又是多少?為深入了解這一問題,本報制定了一百份調查問卷,向山大、山師等近十所省內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發放。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不少大學生都有加強體育鍛煉的想法,但因為懶惰和沒有時間等原因,每周鍛煉超過10小時的學生,僅占調查總人數的5%。

  1 僅5%學生每周鍛煉超10小時

  去年,教育部發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新標準)。新標準將體育測試成績與畢業證掛鉤,高中生、大學生體測成績低于50分將不能畢業。新標準規定必測項目有: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等。

  “將體育測試成績與畢業證、評獎及評優掛鉤,猶如晴天霹靂。”不少受訪大學生稱,他們最頭疼的科目是女生仰臥起坐和男生引體向上。此外,800米和1000米也令他們頗為發愁。

  目前,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次如何?身體素質又咋樣?根據本報對回收的97份有效調查問卷相關數據的匯總,發現在這97名大學生中,每周運動1次和2次的學生均為總人數的20%,每周運動3次的學生占30%。與此同時,37%的學生每周體育運動的時間不足2小時,而體育運動每周超過10小時的,僅占總調查人數的5%。

  “每周運動3次,有時候也是在體育課上運動一下,其他時間很少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山東大學大三女生小唐說,只有在應付體育考試的時候,才會刻意增加運動量。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不少人都說自己有一顆熱愛運動的心,但有時候因為種種原因,實際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并不多。另外,調查發現,經常運動的女生比例明顯高于男生。“有時候晚上會約同宿舍好友一起去操場跑步,有時候會找個空地打打羽毛球。”小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