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降”之后接著又披露了前三季度金融數據,這幾天可夠央行忙活的。從去年11月底逐漸進入降息通道,不到一年,央行頒布了6次降息令,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腰斬至1.5%,已連續兩個月低于實際CPI,這意味著中國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存款利率走低,各家銀行都為“攬儲”發愁,日均存款、存款增量成了壓在銀行員工心頭的大山,“儲蓄難拉,存款難做”已是他們的口頭禪,原來的存款都去哪兒了?
齊魯晚報記者 姜寧
收益率持續下降 理財產品仍遭搶
24日一早,家住青島市市南區的王女士就到青島銀行搶購了10萬元的理財產品。在此之前的三個月,她已將原本存在國有行的50萬元分批買成理財產品,還打算等剩余的定期存款到期后,也改換成銀行理財產品或基金類產品。
屬于極度風險厭惡型的王女士二十多年來一直都把錢存定期。“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勸我,趕快將錢買成理財,因為降息后再存定期太不劃算了。”可即便在降息消息出來后一早就趕到網點買理財,王女士還是被告知銷售火爆,只能買到下月才起息的產品。
在興業銀行青島市基隆路社區銀行網點,理財經理搖著頭告訴記者,即日起息的理財產品早就搶購一空,現在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雖然相比幾個月前下降了約0.5個百分點,還不到5%,但仍然難擋市民的“搶購”熱情。“畢竟理財產品還是要比存款收益高最少2個百分點。”青島銀行總行營業部零售部經理楊軍說。
“負利率”下 個人儲蓄搬家明顯
就在“雙降”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三季度CPI數據為1.6%,高于存款利率,這標志著我國進入“負利率”時代,把錢放進銀行實際上沒收益,相反還會本金減少,這顛覆了老百姓原來有錢存銀行的觀念。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一位年輕柜員正在為存款任務發愁。“把錢放在存款賬戶,雖然能完成任務指標,但相比理財就要少賺幾萬元,可如果不完成任務,組織上又難以交代。”據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如今企事業單位、政府財政性存款在總體存款當中占了相當大的份額,雖然在個人儲蓄存款增量減少的情況下,存款總量數據仍然很“漂亮”,但隨著傳統銀行業“人氣”的流失,未來經營之路將愈發艱難。
截至9月末,青島各家銀行個人存款數較年初增加了418億元,但這并不代表著從去年開始的存款搬家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根據人民銀行數據統計,2013年9月底,青島個人儲蓄存款增幅較該年初增加525億元,這一數據在一年后降至337億元,即便今年有所回升,但隨著降息,存款搬家情況并沒緩解,青島的農行等國有行儲蓄存款增幅減少,青島銀行、青島農商銀行等區域性銀行增加了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
不少銀行的增量存款靠去鄉鎮拉
“我自己早就不存錢了,前年就買了幾十萬的余額寶產品,看到收益情況還不錯,現在投資基本上就選擇互聯網金融或者銀行理財產品了。”煙臺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部門主任老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00萬元為例,現在定期儲蓄每年只能獲得2萬元左右的利息收入,而如果買成理財產品,則最少有5萬元進賬,多出3萬塊錢不說,還會獲得花生油、洗車卡等一系列增值產品。
相比于老王,另一位國有大行的中層領導老馬則選擇將存款拿出來,在青島市南區麥島附近買了一套房。 “連我們這些銀行老家伙都不存定期了,你還指望著多少市區居民選擇儲蓄存款呢?”老馬說。
事實也是如此,在青島市前三季度儲蓄存款新增的418億元中,青島農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青島分行這兩家在鄉鎮基層網點較多的銀行,分別貢獻了90億元和60億元,增量位居前三之列,占到了全市43家銀行總增量的30%以上。“相對于市區居民,定期存款在鄉鎮中還是挺吃香的,像國債、大額存單這種在市區市場已經不占優勢的產品,反而在鄉鎮中賣得很火。”青島農商銀行零售部總經理助理劉振岳說。
“鄉鎮居民較多地選擇定期存款,主要是他們風險偏好低。”劉振岳說,經過多次降息之后,儲蓄存款在居民心中已經從最主要投資手段變成了投資手段之一,但不少人還是將存款作為平衡資產安全性的一種方式。
存款尋找出路,樓市或是最大受益者
從銀行里搬出來的錢去哪兒了?樓市可能是負利率最大的受益者。通過對比,記者發現,過去幾次“負利率時代”,對樓市的利好遠遠大于股市,除了不少人選擇購房使資產保值外,貸款利率降低直接刺激了房產銷售。經過最近6次降息,百萬貸款20年還清能節省利息費用17萬元,這對房奴來講是一個實質性的利好。
面對股市捉摸不定的行情,不少人去尋找其他的投資渠道。一個月前,青島市民張女士投資的P2P公司正式“跑路”了,辦公室人去樓空,工作人員徹底聯系不上。一夜之間,張女士的5萬塊錢打了水漂,雖然也算半個“業內人士”,但是張女士仍然猜不到哪些P2P公司未來會“跑路”。
事實上,不少市民有著和張女士一樣的境遇,據青島市某區金融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透露,現在民間金融公司的監管成了“非常棘手”的問題,為了防止“跑路”,監管部門已經增加了檢查頻率。
此前,膠東半島某些城市甚至出現過10億元以上民間理財公司集中“跑路潮”,相比于銀行存款,這類民間理財、互聯網理財公司的收益率更高,但風險也更難以控制。
“從現在來看,因為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安全性、監管方面還存在難題,所以無風險的存款還會被市民配置,一旦未來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提高了,儲蓄存款還會有人青睞嗎?”青島市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管理人士不無擔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