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種芹菜,銷況為何兩重天?原來,恒盛家庭農場早在今年3月份就跟蔬菜經銷商簽訂了訂單,只要質量達標,經銷商按照每畝4500到5000元的價格回收。雖然行情不好,但比起許多散戶每畝只能賣1000多元的狀況,路海平覺得還算不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陽信縣8000畝芹菜,目前賣了還不到一半,除了900畝是訂單的形式,大部分都像老王那樣以散戶的形式賣到蔬菜市場。在濱州市蔬菜辦工作人員看來,這一輪價格到了低谷,明年價格說不定又會上漲。雖說價格由市場決定,但要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傳統的散戶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濱州市蔬菜生產辦公室副主任魏德軍認為,蔬菜生產一個是實行集約化、標準化,形成小規模的經營主體,比如家庭農場或者合作社,他們作為主體來生產,同時和一些大中型城市批發市場超市建立合作關系,根據他們對產品、品種、質量的要求來安排生產,達到蔬菜生產標準化,打造自己品牌,避免價格大起大落。他表示,電商也是下一步努力發展一個渠道,通過互聯網,通過多種新式消費渠道發展蔬菜生產。

  [本臺評論]聊城辣椒、濱州芹菜、平度生姜、煙臺蘋果普遍出現銷售難的現象,讓我們對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發展有了更緊迫的認識。今后,我們必須把農業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用創新思維,用互聯網思維,讓農民朋友每年都能品嘗金秋豐收的喜悅。(原文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