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明確100萬余畝采煤塌陷地治理“路線圖”

  新華網濟南10月31日電(記者 吳書光) 針對超過100萬畝的采煤塌陷地,山東省近日明確了塌陷地治理路線圖,計劃到2025年,煤炭企業基本完成本礦區內已穩沉采煤塌陷地治理,地方政府基本完成歷史遺留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務。

  根據《山東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到2020年,煤炭企業治理已穩沉采煤塌陷地達到80%,新增塌陷地達到同步治理;地方政府治理歷史遺留采煤塌陷地達到80%。到2025年,煤炭企業基本完成本礦區內已穩沉采煤塌陷地治理,地方政府基本完成歷史遺留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務。

  據統計,山東省實有采煤塌陷地面積101.09萬畝,其中有40.34萬畝絕產區。采煤塌陷區尤以濟寧、泰安、棗莊、菏澤4市嚴重,塌陷總量占全省86.77%,絕產面積更是達到全省總量的95.79%。

  方案明確,以1999年1月1日為節點,之前因采煤產生的塌陷地、責任主體已滅失的采煤塌陷地以及已按照政策規定征用了的采煤塌陷地,治理責任主體為地方政府;之后責任主體為采煤企業。

  山東將統籌各級財政資金,實行農業復墾、生態復墾和產業復墾三類模式進行分類治理。煤炭企業與當地政府簽訂復墾協議并繳納土地復墾費的,將不再承擔相應塌陷地治理任務,治理責任交由當地政府。同時將優化開采時序,對城市規劃區內已建成區以及國家、省重大基礎設施已占壓的煤炭資源實行限采;到“十三五”末,全省煤炭產量壓減到約1.3億噸;對尚未納入開采范圍的煤炭資源實施緩采,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建煤炭礦山。

  方案還要求維護采煤塌陷地失地農民合法權益,給予塌陷區土地減產、絕產等民眾合理補償,復墾后土地由縣級政府統一管理,通過流轉承包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將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并在就業培訓、就業崗位方面優先予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