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海上對接堪比“天宮一號”
茫茫海上,如何落腳尋找海底礦床?從海上尋金平臺的研制開發上,國內尚無可以借鑒的經驗。眼前的一個個星羅棋布的鉆探平臺平鋪海上,猶如一個個橙紅色的“鐵螃蟹”,將它的9支“鐵爪”深插入海底。然而,就是這個僅有100多平方米大的海上平臺,卻是整個三院人的智慧結晶。
“在海上安裝平臺,首先就是定位很難,海上茫茫一片,沒有參照物,只要有一點風浪,平臺就漂浮不定,漂移百八十米一點兒感覺都沒有,所以需要不斷反復定位。”據項目經理張軍進介紹,海上鉆探平臺屬于拼裝式插樁平臺,它是靠插在海底10多米深的泥沙里的9個鋼管腿兒支撐著工作臺面。
“就是這9個管口與平臺接口錨固這個環節,來參觀考察的專家形容堪比太空上‘天宮一號’對接。”張軍進說,一般都在早上四五點鐘,將平臺拖拽到指定的坐標處定位安裝。
2012年,第一個平臺安裝歷時是24小時,到了2013年,隨著技術成熟,一個平臺大致需要8個小時就全部安裝到位。經過三山島海上金礦勘查實踐,該平臺經受住了十級大風、冬季海冰的考驗,安全穩定可靠,這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就這樣,三山島的海平面上架起了67個平臺,成為海上“勘探工廠”。
今年,該院參考國際一流海洋鉆探平臺的設計理念,重新研制開發出新型大陸架鉆探平臺———“探海1號”系列拼裝式插樁海上鉆探平臺,可根據施工要求,自由組合平臺構件、靈活增減作業面積、升降平臺高度。目前,全新升級的鉆探平臺已成功運用于三院承擔的遠離海岸100公里的中國東部海區大陸架科學鉆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