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媽媽在北京的地鐵上哺乳引發爭議。據記者調查,濟南目前面向公眾開放的哺乳室僅有40余家。孩子“吃飯”不方便,讓簡單的日常出行成了不少哺乳期媽媽面臨的難題。公共場所設立更多哺乳室也成了這些媽媽們的共同愿望。

人前喂奶太尷尬廁所充當哺乳室
“有了孩子以后,一想到出門就頭疼。”市民王女士今年剛剛有了小寶寶,以前愛逛街的她現在卻很少出門了。其中的原因,除了帶著孩子出門要多帶很多東西,更重要的原因是王女士是母乳喂養,但很難在公共場所找到哺乳室。
王女士說,雖然出門會開車,很多時候能在車里喂孩子,但更多時候車內的環境實在太差。“夏天熱得像蒸籠,孩子沒吃兩口奶就先熱出一頭汗。”王女士說,要是逛街走得遠了,臨時回到車里喂奶也不現實。
王女士介紹,比如有一次是在公園的游船上。一個小時的路程對大人來說不算什么,但才走了三分之一,孩子就不干了。“游船上還有其他乘客,我堅持了十幾分鐘,孩子哭得越來越厲害,最后沒辦法用隨身帶的小毯子罩在外面,這才喂了奶。”王女士說。和王女士一樣為喂奶頭疼的哺乳期媽媽還有不少。市民李女士有時會在商場的衛生間給孩子喂奶,但仍擺脫不了尷尬的感覺。“別人或多或少會投來異樣的眼光,每次都是匆匆喂孩子幾口就趕緊走。”李女士說。
而且,不光是在商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很多職場媽媽也面臨工作場所沒有哺乳室的尷尬。上班族楊女士稱,由于單位離家太遠,中午不能回家,她只能把多余的奶水擠出來,裝到專門的保鮮袋中帶回家。但在辦公場所找個私密的地方卻不容易。“唯一私密點的地方恐怕就是衛生間了,可這樣的環境里,衛生條件實在太差。”楊女士說,在廁所里擠的奶,總擔心會滋生細菌,給孩子吃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