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志愿服務存“一次性”尷尬
買獎品也是為了激勵
雖然已有五萬多志愿者加入,但單政達坦言,不論是在高密,還是全國其他許多地方,志愿者服務的“一次性”尷尬都無可避免。
這次他自掏腰包購買獎品,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激勵他們,“說白了,就是得把志愿者服務當人看。”
單政達介紹說,一家工廠的志愿者第一次主動在外大掃除時,路人們的眼光各異,“有人邊看邊笑,就跟看猴子一樣”。單政達兩手一攤,“其實志愿者們現實中做的事情,就是一些這種原本平凡普通的小事,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
有著誤解的不僅是外界,還有志愿者群體本身。
八年的志愿服務經歷讓單政達發現,在志愿服務群體中,有六成的人是圖新鮮,當他們真正加入,發現每天做的事情不那么偉大時,過高的自我期待,會讓一些人退出。“能堅持半年的就算不錯了。”
為避免志愿服務“一次性”的尷尬,高密市創新實施了“志愿服務積分制”和“星級管理制”,每參加一次志愿服務活動積一分,對志愿者服務表現情況進行分解細化、量化賦分,成為五星級志愿者,可逐級推報為“高密好人”、“濰坊好人”,并優先發展為中共黨員。
據介紹,本次實物獎勵,也是根據志愿服務的年度積分,獎勵前60名。“這次獎勵,也是讓每個志愿者都明白,每次參加志愿活動所得的積分都是真的,并不是在拉空架子。
“實物獎勵,還會繼續下去”
除了制度激勵外,單政達介紹說,經過七年的發展,高密志愿者協會的活動內容,早已不再局限于慰問孤寡,扶危濟困。
今年8月份,由高密市文明辦、共青團高密市委、高密市交警大隊、高密市志愿者協會、高密人民廣播電臺等共同發起成立的山東省首家“高密市私家車互助救援大隊”在高密市交警大隊院內正式成立。“互助救援大隊”在全市范圍內無償為突然拋錨的私家車主進行救援服務,并為全市私家車主帶頭遵規守法、文明禮讓發揮模范表率作用。
“高密志愿者協會的志愿服務正在向多元化服務模式發展。不僅有義工活動,還有社會救助等內容,我們希望志愿服務可以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單政達表示,希望“高密志愿者”成為服務品牌。
今年春節前,高密志愿者協會還將舉行一次大型活動。受益于這次實物獎勵收到的不錯反響,單政達表示還會考慮繼續發放實物,“會繼續下去,不僅讓志愿者受益,也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當中來。”
(來源: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