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有揮之不去的霧霾和隨處可見的鍋爐煙囪。為了能讓濟南市的燃煤小鍋爐如期退役,濟南供電公司電能替代工作辦公室的孫大偉僅用一個月就跑遍了濟南的134個燃煤小鍋爐,研究“煤改電”方案。

  孫大偉的辦公室在桿石橋旁濟南供電公司大樓的7樓,透過辦公室的玻璃,能看到南邊和東邊的兩個鍋爐正在冒煙。今年9月6日濟南市供電公司成立了電能替代工作辦公室后,他的工作就和濟南的藍天相連,為推動清潔電能替代燃煤供暖服務。

  濟南今年9月、10月份的空氣質量在全國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中排倒數第一。治理霧霾不能只等風來,而要主動減少污染排放。根據計劃,濟南市要在明年10月底前淘汰134臺燃煤小鍋爐,這些小鍋爐需要通過采取“煤改電”、“煤改氣”、工業余熱替代、分布式能源利用等方式退役。而孫大偉則是“煤改電”方案的服務者。

  至今“煤改電”在全國都還是新鮮事兒。孫大偉說,自己工作12年來從來沒和鍋爐打過交道。對一個已經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員工來說,再從頭學習并不簡單,但他主動接受了挑戰。學習電鍋爐原理,重溫電價政策,研究城網負荷,為每個鍋爐尋找具體接入方案,他幾乎每天都在學習。

  “我大學就不是學電的,而是學法律的。后來到了單位,一線需要人,我就到了一線,既負責和客戶溝通法律相關事務,也跟著老電工師傅學習電力知識和操作技能。后來研究生就由文轉理念了電力專業。”孫大偉說,這次的新工作讓他又找回了當年的學習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