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專門管理機構

  統一規劃南山發展

  十三五規劃提出,南部山區未來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紅線內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造林綠化、退耕還林與水系整治,完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保護的同時也有發展,未來相關部門將實施南部山區旅游景區提升工程,積極整合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休閑養生、特色林果等產業,構建生態經濟林系。

  陳國忠表示,在現有的行政體制內,南部山區很難實現這幾個功能,這就需要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和體制,轉變南部山區的發展思路。

  針對南部山區三個鎮,成立專門管理機構的意義就在于此。通過該機構的建立,轉變原來的管理模式、考核評價方式,建立以功能區為主的管理模式,從而便于轉變區域的發展思路,突出保護,控制發展。“這是解決南部山區問題最好的辦法。”

  “通過一定的管理模式,只考核保護,發展就不是硬指標了。當地三個鎮的主要職能,完全落在保護上,減輕了政府對發展的壓力。用特殊的政策來保證生態功能區的職能、任務更好地落實。”陳國忠說。

  生態保護和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經營也不可避免產生一定的矛盾沖突。對此,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王晨光認為,村民為生態保護失去的利益也應得到補償,因此,政府建立有效的補償機制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