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山區是省城的后花園,但生態較脆弱。“十三五”規劃提出,組建專門管理機構,健全生態補償等機制,這或將解決保護和發展之間的矛盾,更好地保留南部山區的綠水青山。

  齊魯晚報記者 唐園園 萬兵

  兩難處境:

  生態要保護,村民想發展

  南部山區被喻為省城后花

  園,不光是濟南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每逢節假日,大批外地游客也去南部山區一覽秀麗風光。對南部山區來說,生態保護一直是重頭戲,這與村民求發展的愿望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定的矛盾。

  為了一睹泉水真容,淄博游客王女士曾經去過位于柳埠鎮的突泉村。除了泉水本身,游覽中給王女士留下最深印象的要數泉邊的人家。“就在泉水的出水口,村民三五成群,一邊閑話家常、一邊洗衣服,讓人看了好不羨慕!”王女士說。

  然而,這樣其樂融融的原生態景象,對當地村民來說卻是無奈之舉。一名村民說,由于村子目前沒有下水道,村民只能聚集到泉水渠洗衣服。

  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國忠認為,目前南部山區的最大問題就是“功能紊亂”,“一方面呼吁南部山區的保護,一方面當地產業發展壓力很大、居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條件,所以南部山區多年以來一直處于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