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建議和平解放北平,毛澤東表示認同
而此時,參與指揮平津戰役的聶榮臻也在反復思考著能否爭取和平解放北平這一問題。他之所以這樣想,一是為了讓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免遭戰火毀壞,二是他在西柏坡與毛澤東的接觸中意識到了將來有可能會定都北平,應最大限度減小其損失。特別是當時駐守北平的國民黨將領傅作義有談判的意向,通過他大女兒傅冬菊提供的情報,可以及時掌握他的最新動態,進行正確決策。這就更加堅定了聶榮臻和平解放北平的信心。
于是,聶榮臻向羅榮桓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應該盡最大的可能爭取和平解放北平。如果黨中央決定定都北平,再把它打個稀巴爛,到時候連個住處都沒有。羅榮桓充滿自信地說:我們要用槍桿子做后盾,逼著傅作義放下武器,走和平談判的道路。
事關重大,聶榮臻向中央軍委做了匯報,再次明確建議:攻下天津,迫使傅作義就范,爭取北平不戰而解決。毛澤東同意了聶榮臻的看法,指出:“今后,我軍作戰主要是奪取大城市。能和平解決的盡量和平解決。北平最好不打!中國人民為解放事業流的血實在是太多了!”可見,聶榮臻的戰略眼光得到了毛澤東的認同。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戰役打響了,海河兩岸瞬間就籠罩在了濃烈的炮火硝煙之中。經過29小時的激戰,我軍一舉攻占天津。坐鎮北平的傅作義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被迫同意和平解決。我軍攻下天津的第二天,傅作義便派代表與聶榮臻等人再次會談。雙方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決的初步協議,終于使北平完整無損地回到了人民手里,創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北平方式”。北平的和平解決為新中國定都北京提供了有利條件。
西柏坡受命,葉劍英預言北平將是新中國首都
毛澤東是偉大的戰略家,他總是善于統籌兼顧。平津戰役的隆隆炮聲剛剛響起,毛澤東便著手部署接管北平的工作。1948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任命彭真為北平市委書記,葉劍英為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統一領導北平的接管工作。在西柏坡,毛澤東一見到來接受新任務的彭真和葉劍英,就滿懷期望地説:“這次接管北平,影響到中外。你們務必要像接管沈陽、濟南那樣,取得更好的成績,不要落在沈陽和濟南之后。另外,還要特別防止出現過去某些‘左’的做法。”
盡管前線戰事緊張,但毛澤東還是就北平接管等問題專門作出指示,雖然當時還沒有明確要將北平作為首都,但葉劍英、彭真已經清晰地意識到,這決不是一次簡單的接管任務,它包含著領袖更多更深的考慮。他們當即向毛澤東表示: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完成好這次接管任務。
任務艱巨,時間緊迫。離開西柏坡,葉劍英和彭真就全力地投入到了繁忙的接管準備工作之中,從各地抽調的1000多名干部迅速到保定集中。1948年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會議在保定召開,研究有關接管工作。葉劍英在講話中闡述了接管北平的重大意義和具體要求。隨后,葉劍英和彭真率領接管人員先后抵達北平西南的良鄉,利用解放軍和傅作義談判的這段時間,抓緊教育訓練接管干部。葉劍英在良鄉的一個廟里專門為接管干部作了幾次形勢報告。他明確告訴大家:“北平是中外聞名的歷史文化古都,將來有可能成為新中國的首都。其接管工作進行得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們共產黨和解放軍的聲望,關系到其他尚待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我們務必要把眼前工作搞好。”葉劍英能講出這樣有關定都北平的預見性的話,在當時也是非常有遠見的。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從2月初開始,北平的接管工作就在葉劍英和彭真領導下全面展開了,接管工作到4月初基本完成。接著,葉劍英又積極加強了北平的治理,包括維護社會穩定,恢復發展生產,關心市民生活,改善文化教育等等,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新中國建都北平和未來首都建設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北平的接管工作也受到了中外輿論的贊揚,就連國民黨統治區的《新聞天地》也刊文報道:“葉劍英領導的中共干部打穩了中共未來首都的基礎。接管是審慎、周到、仔細、嚴密的。幾乎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8月份,葉劍英調往華南,聶榮臻繼任北平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