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手相送竟成永別

  七個月后,岳托重新受到重用——崇德三年(1638年)8月,大清發兵征明。皇太極授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率領八旗右翼四旗兵出征。授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四旗兵。三軍齊聚北教場,皇太極分別為岳托、多爾袞餞行,給他倆頒發將軍大印與敕書,并宣示軍律。出征時,皇太極親送岳托里許,兩人戀戀不舍揮淚而別。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行竟然成了君臣二人的永世訣別。

  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岳托率軍攻打山東,不幸患上“天花”(痘疹),客死于山東濟南,時年41歲。當年4月,征明大軍凱旋,皇太極親自出盛京城40里到沙嶺迎接。這時他才得知岳托已經不在人世,當他聽到這個噩耗有如五雷轟頂,從馬背上撲地而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皇太極回宮后“輟朝三日”,命以大禮安葬岳托,在岳托本旗旗地——盛京鑲紅旗界內風光秀麗的萬柳塘修造塋墓。又為四時祭祀便利,令其墓不封壙(墓室),在墓外修一條隧道,祭祀時主祭者可以從隧道進入墓室撫柩而哭。這種葬式在清史上十分罕見。日后,皇太極曾幾次進入墓室內祭祀,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東巡盛京時也都進入墓室致奠。《沈陽百詠》有詩曰:“粘天草色綠如云,郭外南風午正薰。萬柳成蔭飛絮了,踏青人上大王墳。”詩中的“大王墳”就指的是這座岳托墓葬。

  代善家另一個“鐵帽子王”薩哈廉為人“明達聰敏,通曉滿漢文字”。史書評價他說,“凡一切皇猷,大有贊助”。當然,這主要指的是他和岳托對皇太極的“擁戴”。正因為如此,薩哈廉與岳托同樣受到皇太極的恩寵和器重。天聰五年設六部,薩哈廉被任命為禮部主管,掌管國家禮制大權。崇德元年四月又被封為和碩親王。遺憾的是薩哈廉體弱多病,身體一直欠佳,而且就在他獲得親王王爵之后不多日,病勢加重起來。皇太極聞報親自前往王府探視,當看見薩哈廉“體病瘦弱”時,心中一陣難過,不禁淚如雨下。又過幾天,薩哈廉病故,年僅33歲。皇太極接到噩耗,“自辰至午”半天之內連續四次前往穎親王府“入跪”大哭。并在祭文中說:“薩哈廉貝勒乃我兄之子,管理一部大務,協理國政,勤勞王家,其功不少,追贈爾為和碩穎親王。 ”

  薩哈廉去世后,皇太極對他十分懷念,經常在夢境中見到他的身影。清官書《大清實錄》記載這樣一件奇事,那是6月的一天中午,皇太極在翔鳳樓上小憩,朦朧中夢見自己與皇后哲哲離開皇宮內院,向著城東方向走去,一路上觀花賞景十分得意。正行之間,忽然看到路旁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又在殿外遇到禮親王代善及穎親王薩哈廉父子。皇太極十分高興,拉起二人衣袖一起走進殿內,并列坐在寶座之上,相互談笑起來。朦朧間,皇太極忽然想起,穎親王不是已經過世了嗎?怎么能在這里相遇呢?心中甚感疑惑,隨即離座走出大殿,準備回返盛京。正在行走間,忽然聽到身后有人呼喊:“請皇上慢走! ”皇太極回頭一看,只見薩哈廉匆匆趕來,說:“臣有一事請求,請皇上賜給臣一牛。 ”皇太極當即點頭許諾。向前又走了不遠,見碩托(薩哈廉之弟)遠遠跑來對皇太極說:“穎親王命臣向皇上乞求一牛。 ”皇太極心想,怎么穎親王連續向我乞牛?心中一急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

  皇太極遂召集內院大臣希福、剛林等人入內,命他們“圓夢”,看看這是吉兇禍福。當時,清朝國家規制尚不健全,凡事都要參照大明會典行事。希福搬出《大明會典》一書開始查閱,果然在上面找到這樣的記載:“凡親王薨,初祭,賜一牛。 ”

  當然,牛是賜了,但皇太極同時做了另一件事,即由薩哈廉生前最看重的兒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承繼“鐵帽子王”王位,算是對薩哈廉的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