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霾又堵”已成為市民熱議的焦點問題,泉城治堵如何出招,6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主持召開研究城市交通工作專題會議。記者從會議獲悉,濟南正研究盡快推行錯時上下班機制,均衡車流量;同時研究適當采取一定限制措施,在特定時段、特定路段限制外地車輛駛入市區。

   濟南研究錯時錯峰上下班

  早在2004年濟南就推行過錯時上下班。2004年1月1日起,濟南市黨政機關及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改變傳統“朝八晚六”的慣例,早晨上班推遲半小時,定為8時30分上班,12時至13時為午餐時間,17時下班,每天總工作時間將縮短半小時。當時測算,實行“錯時”上下班后,市內12條交通主干道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數量減少30%。專家還分析,這相當于節省10多億元的道路建設費用,同時增加餐飲娛樂業15%的收入,預計每年可增加營業收入十多億元。

  然而,到現在10多年過去了,濟南道路擁堵卻越來越嚴重,“錯時上下班”真的能緩堵嗎?

  “錯峰之初交通狀況可能有所好轉,吸引更多私家車加入,隨著時間推移,又會恢復到原來的擁堵狀況,從而拉長高峰期,由原來的高峰堵變成全天堵。”網友程永剛認為,錯時上下班效果只是暫時的,治堵應限制涌入城市道路的汽車總量,加強公交都市建設,使更多市民放下私家車乘坐公交出行。

  “上班相差半小時至一小時,真能緩解擁堵嗎?錯到幾點合適?家里有孩子還要考慮上下學接送,不同單位時間不同、無法正常辦事怎么辦?”在文化單位工作的于女士認為,錯時上下班制度必須有大量數據調查做基礎,如果要讓錯時上下班真正起到緩堵功效,必須有其他配套政策進行綜合考慮,比如推行彈性工作制、提倡遠程辦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