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日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申報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化”項目獲評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作為科技攻關幾十年,年用藥病患超過1億人次的重大科研成果,業內不少人將這項研發成果,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研發提取的青蒿素相提并論。

  人工麝香成就堪比青蒿素

  天然麝香,是鹿科動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在433種中成藥中廣泛應用。由于殺麝取香的傳統方式,我國雄麝僅存5萬余頭,屬瀕危狀態,這意味著433種中成藥面臨消失。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化”課題面對天然麝資源驟減殃及國藥的困境,尋找到了“無麝也香”的解決辦法。課題組第一完成人、83歲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室于德泉院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回憶,“我們是1975年開始接受任務,以‘絕密’項目開展人工麝香研制。經過多年對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包括工藝的基礎研究,在藥理作用方面,我們做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有可比性,臨床肯定是一樣的。”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化,與青蒿素研制頗有類似:二者幾乎同時期立項,均是多個單位協作,歷經成千上萬次試驗,立足傳統中醫理論,借助現代提取技術……在藥學領域,不少人將人工麝香與青蒿素列為當代中醫、中藥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