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衛計委疾控中心發布了《山東省2015年12月份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通報》,通報顯示,2015年12月份,全省無甲類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報告乙類法定傳染病17種共12164例,死亡25例,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分別是乙型肝炎、肺結核、梅毒、猩紅熱、丙型肝炎,以上5種傳染病占本月乙類傳染病總數的87.78%,報告死亡病例的病種分別是肺結核、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熱、乙型肝炎、狂犬病、瘧疾;報告丙類法定傳染病8種共9171例,無死亡病例,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分別是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以上3種傳染病占本月丙類傳染病總數的92.67%。
在本次《通報》中,省疾控中心特別提示,近期,山東省猩紅熱、麻疹等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情況呈上升趨勢,需要引起公眾尤其是兒童家長的注意,特別是期末考試和寒假已經臨近,學生的學習比較緊張,假期外出游玩機會增加,學生家長和各類學校更要進一步加強防范,提前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感染。
啥是猩紅熱?啥是麻疹?家長又該怎樣給孩子做好預防準備呢?
疾控專家介紹,猩紅熱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癥狀特征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后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后由于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 猩紅熱患者和帶菌者是該疾病的主要傳染源,可通過呼吸、咳嗽、打噴嚏等方式產生的飛沫傳播該病,也可以通過皮膚傷口或產道等處傳播。 猩紅熱感染多見于小兒,尤以3至8歲兒童居多,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
在防治措施上,記者了解到,目前預防猩紅熱尚無疫苗,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做好防治準備,(1)在流行季節,密切關注兒童的身體狀況,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活動,一旦發覺兒童出現發熱或皮疹,應及時送往正規醫院進行診斷,并隔離治療。(2)患兒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使用的食具應煮沸消毒?;純喝?,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如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暴曬1-2小時。(3)患兒應注意臥床休息,進行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不要與其他兒童接觸,接觸患者時要帶口罩。與本病有接觸史的兒童,可預防性服藥,如大青葉或板藍根,連服1周。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癥狀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癥、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征。急性患者是麻疹唯一的傳染源,出疹前后5天都具有傳染性?;颊叩目?、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隨飛沫排出體外,故呼吸道飛沫為主要傳播途徑。在流行季節上, 與猩紅熱相同,該病以冬春季最多。6個月至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成人也可發病。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但如果母傳抗體消失過早,嬰兒也可發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發病者極少。
對于麻疹的防治措施,家長應注意的是:
(1)加強孩子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
(2)隔離患者。在流行期間,確診者應隔離到出疹后5日,并發肺炎或喉炎應延長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觸麻疹后應檢疫觀察3周。
(3)麻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接種疫苗:及時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有效手段。8月齡以上兒童均應按照免疫程序及時全程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如果周圍有麻疹暴發,應盡快開展應急接種,接觸麻疹患者3天內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發病,即使得病,病情也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