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臺,服務助增“加速度”。

  在濰坊市,有個電子商務孵化器。這是濰坊市商務局與中國電商委合作建設的,包含智炎孵化中心、雁陣實訓基地、電商平臺路演中心等,對企業進行孵化和培訓。

  走進智炎眾益合多語種外貿開拓孵化中心,記者看到,這里有許多為中小微企業量身打造的實訓孵化平臺,對不同語言環境下的營銷策劃、網上接單、詢盤還盤等進行培訓輔導,并直接進行實務鏈接。

  “我們干了件新鮮事,在線上做了個B2B2C的國際站,為中小企業搭建起小語種網絡平臺,優選中國的好企業,讓國外買家精準地找到供應商。”濰坊市進出口企業聯合會會長肖永剛說,“有些企業做內貿很強,但不會做外貿。我們的教練團隊幫助這些企業學做外貿”。他說,這個平臺2015年5月試運行,通過模式創新,選擇有定價權的“中國好工廠”,為國際買家提供一對一詢盤,提供點對點服務。

  目前已輪訓孵化企業1634家,327家企業實現了外貿“零”突破,實現進出口額5000萬美元。

  在中國·濰坊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各種3D打印的產品琳瑯滿目,這里是政府投資的技術服務平臺,主要為企業提供3D打印技術服務。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龍江說,“如果企業都購置3D打印機,成本高、使用率低。我們這個中心就像開了家公共打印店,園區企業只需很低的價格就能得到技術支持”。這等于延伸了政府公共服務。

  力促聚集,提升產業“含金量”。

  濰坊高新區里,藍色智谷產業園赫赫有名。夜幕下,北京大學燕園科技園、清華大學啟迪之星孵化基地、中科創新園三大創新平臺的標識熠熠生輝,這是濰坊為促進企業創新升級搭建的引資引智項目。

  中科創新園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濰坊高新區管委會共建的科技創新綜合體,集創新創業、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孵化加速等于一體。濰坊的產業與中科院的資源對接后,一批新項目很快涌出。中科創新園2015年7月開園,已有7個項目入駐,目前還有7個項目在評審,春節后入駐。

  濰坊孕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園區孕育的新企業。這家公司的員工是一群80后、90后。“公司去年4月成立,已經開發了三種產品,正在籌備第四款。我們依托中科院的技術,生產了這種爆款奶瓶。你看,把開水倒入奶瓶,不到1分鐘就能把水溫降到40攝氏度,還能保溫30分鐘,很適合年輕媽媽們需要。”該公司銷售經理亓偉開心地說:“在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我們獲得了新材料領域山東省第一名和全國總決賽優秀獎!”

  在清華大學啟迪之星孵化基地,智能電單車、氧衛士家用臭氧農殘凈化器等項目讓人眼前一亮。“我們三家創業園各有特色。我們以‘孵化服務—創業培訓—天使投資—開放平臺’四位一體運營模式,對種子項目‘孵化+投資’。”濰坊啟迪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李耀華說。產業集聚效應讓濰坊這個“世界風箏之都”站在了起飛的風口。現在,美國硅谷濰坊創源孵化器在此掛牌運營,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山東省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東北大學新材料研發中心等一批創新機構紛至沓來,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在這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