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三,開放給力改革。
中韓自貿區給雙方帶來大量商機,也促進自貿區改革不斷深化。
通關速度在加快。“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后,對我們搞電商的公司最直接的利好是海關通關模式的改變,通過掃碼放行、政策放寬等大大節省了通關時間。”山東英航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經理王麗告訴記者,從這里到韓國走海運能突出價格的優勢,通關時間短可以規避時效的劣勢。從韓國經威海到廣州的商品,最快3天就能送到買家手上。
審批手續在簡化。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協調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于明濤說,去年,威海品牛燒烤設備有限公司獲得中國首張檢驗檢疫部門與商務部門頒發的原產地證企業備案與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兩證合一”證書,標志著“兩證合一”制度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企業從跑兩個部門改為由商務部門統一受理,成本大幅降低。
給消費提供制度保障。威海市消費者協會與韓國仁川消費者聯盟簽署消費者權益保護合作協議,建立了消費糾紛跨國調處機制。去年上半年,市民李女士在仁川一家商場買了件大衣,歸國后發現大衣存在質量問題。經過雙方協調,商家為她更換了新大衣。
抓住新機遇,威海確立了發展目標——打造中韓合作制度創新試驗田、中韓自由貿易先試平臺、中韓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中韓產業融合先行高地。“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威海努力創造出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包括創新中韓陸海聯運等業務模式、實施了關檢合作“三個一”口岸通關模式、開展電子口岸試點。這些創新的背后得益于改革的加速推進。
“中韓自貿區建設給威海帶來了巨大機遇。”威海市委書記孫述濤說,“我們要充分發揮威海獨特的區位優勢,擔當起國家賦予的建設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的使命,先行先試,開拓進取,努力探索開放型經濟的新經驗、新模式,加速釋放自貿區建設紅利,讓威海成為山東對外開放的新窗口、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