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行做著做著就轉行了

  李忠臣的濟南忠義創業服務中心開在濟南七里河舊貨大市場內,他租了一塊場地,專門用來存放收購來的廢品,并將之賣出去。據介紹,他主要是銷售、收購辦公場所、酒店餐廳、公寓的家電器材,到現在,已經干了十年了,在他看來,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新貨便宜,舊貨也跟著便宜,賺的錢比以前少多了。”李忠臣說,“現在跟以前同樣是15%的利潤,但是價格下來了,我的利潤也就少了”。

  以廢鐵為例,李忠臣介紹,在2008年價格最高的時候,一噸廢鐵能賣4200元,按照15%的利潤率,利潤能達到630元,而現在,一噸廢鐵的價格在800元左右,按照15%的利潤率,利潤只有120元,收購廢鐵的利潤下降了一大半。談到賺錢,李忠臣有些嘆氣,“以前一個倉庫(里面的廢品)能賣二三十萬,現在一個倉庫才能賣到三五萬。”李忠臣說,“能賣出去,但是利潤差多了。”

  李忠臣介紹,去年廢鐵價格最低的時候,一噸才五六百元一斤。“按照市斤來算的話,廢鐵的價格大概就在兩三毛一斤,真的是比白菜還便宜,快要跟糧食的價格差不多了。即便到了現在,廢鐵的價格也比白菜要便宜。”李忠臣感嘆道:“很多同行做著做著,有轉行的,也有做小了的,真正能做大的沒幾個。”

  價格下降,一下賠五六萬

  開始的時候,李忠臣也與王師傅他們一樣,走街串巷收購廢品,干了一段時間之后,李忠臣開始留意網上的信息,找到一些有意淘汰廢品的工廠,將他們的廢品收購,再轉賣給需要的人,將收廢品的生意越做越大。

  七里河舊貨市場開業的時候,李忠臣就在這里租賃了場地轉賣舊貨。據他介紹,“出租房子的房東,還有一些做買賣的、租房子住的,都來這里買東西。”在租賃場地后,他還曾經在報紙、網絡上做廣告,“不少人就是通過廣告來我這里買東西。”李忠臣說。

  “比不過年輕人,他們用手機就能上網,我只會電腦上網。”李忠臣有些羨慕年輕人,“網上看到有年輕人創業,也是做廢品,人家一天就能賺幾十萬。”

  收廢品看上去肯定會賺錢,但是李忠臣也有賠錢的時候,而賠錢的原因恰恰就是物價下降。在2013年冬,濟南輕騎集團的部分暖氣片被作為廢品處理,李忠臣通過競價,購買了部分暖氣片,當時出的價格是2400元一噸,因為冬天人力成本比較高,所以他選擇在2014年春去拆卸暖氣片并賣掉,結果,到了2014年春天的時候,暖氣片的市場價格是2150元一噸,事后,李忠臣算了一筆賬,他不僅白忙活一場,算上人工費,還賠了五六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