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丹向澎湃新聞表示,接種未經2℃-8℃存儲冷鏈運輸的疫苗或過期疫苗,首要風險是無效免疫,例如狂犬病這類致命性傳染病,本可通過接種疫苗免疫來避免死亡,但接種問題疫苗導致免疫無效,接種者可能會感染發病死亡。
此前國內曾發生過接種狂犬病疫苗免疫無效導致接種者死亡的事件。
2014年7月,安徽省無為縣5位村民在接種狂犬病疫苗后,狂犬病病毒抗體仍為陰性,未達到免疫效果,其中一位63歲村民在一個月后因患狂犬病死亡。
國家食藥監總局后通報稱,安徽省無為縣發生村民接種假人用狂犬病疫苗事件,要求加強基層疫苗流通監管,防范藥品流通環節風險。
“其他的風險可能性較小,例如可能因儲存不當導致污染或抗原變性引起不良反應。”王月丹表示,此案所涉及疫苗批發企業及疾控、接種部門等應追究其相關責任并向公眾公開;同時應追查所有疫苗流向,找到每一位接種這些疫苗的受害者,為受害者補種疫苗并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