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拖延了9次,還會有第10次嗎?”“排名第一的縣市區最終得分9.92分,我們最終得分8.56分排名最后。對這個結果,您怎么看?”“在沒有移交之前,就讓它永久存在下去嗎?”……
20日,濟南第二季直播電視問政節目開播,問政主題為“首善之區,如何打造”。和第一季直播電視問政節目一樣,第二季節目一開始便開門見山。歷下區委副書記、區長宋永祥與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勤光亮相節目現場,直面市民提出的問題,接受“考問”,并作出相應承諾。
“問政團”現場給區長打分
二環西路南延工程拆遷為何頻頻延期、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尚存不少“短板”、露天燒烤頑疾緣何屢禁不止、明府城改造提升工程何時完工……
一個個犀利的問題被拋了出來,宋永祥、王勤光對此分別作出解答。在節目現場,省政府參事、省政協常委鄧相超以及省委黨校副校長孫黎海擔任點評嘉賓,對兩位區長的表現進行點評,并圍繞相關問題“支招”。
此次電視問政節目,還邀請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市民代表、媒體代表等組成了“問政團”,進行現場問政和評議。在節目最后,“問政團”成員們為區長們的表現進行了打分。最終,歷下區得到94.42分,市中區得到93.58分。
“火藥味更濃 針對性更強”
和區長們一起來到現場的,還有兩個區相關部門、街道辦事處的“一把手”們。“我們今天來了69名同志,有區里各個部門的‘一把手’,還有街道辦事處的黨工委書記和主任,之所以讓大家來,主要是為了增強大家的責任心,使百姓的訴求盡快得到解決。”宋永祥說,對于居民們提出的訴求,只要訴求有理,就要解決到位,讓百姓滿意。
“與第一季節目相比,第二季第一期節目火藥味更濃、針對性更強一些。去年針對的是各個部門,今年則是落實到各個區,問題可能會更加尖銳,更接地氣一些,人民群眾有訴求,政府就必須有回應,這是政府的職責所在。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給政府加加力、壓壓擔子,把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拿出來晾一晾、曬一曬,讓大家紅紅臉、出出汗,讓壓力變動力,這樣能更好地推動問題解決。”節目結束后,孫黎海教授如是說。
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將問責
去年7月26日至8月23日,我市首季直播電視問政五期節目內容分別為問環保、問交通、問食品藥品安全、問城市治理、問發展環境。五期節目中,共有25個單位“一把手”來到節目現場,解答群眾問題130個,截至去年8月23日,12345市民服務熱線、濟南電視臺、濟南政府網共接到群眾的意見建議16134件,累計辦結11861件,辦結率74%。對此,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慕建民表示,通過問政,既暴露了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收集到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電視問政的實質是問責,人民賦予我們權力,我們就要對人民負責。這種問政方式,必然使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意識。”
據了解,濟南第二季直播電視問政節目將在3月20日至4月24日的每個星期日上午10時至12時和市民見面。第二季直播電視問政節目,將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對各縣(市)區和高新區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棚改舊改(征地拆遷)、治霾、治堵、脫貧等工作部署落實方面進行問政。問政嘉賓為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主要負責人。
據悉,第二季直播電視問政節目將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風監督員、特邀監察員、市民巡訪團代表,省、市級媒體代表,企業代表、市民代表等組成“問政團”,進行現場問政和評議。電視問政節目結束后,各縣(市)區、高新區將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認真抓好整改,限期辦結。對發現的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吃拿卡要、推諉扯皮等問題以及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市紀委將實施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