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4月1日訊(記者 姜洋)記者今天從山東省環保廳了解到,針對媒體關于“山東:20畝耕地被挖出30米深大坑灌滿工業廢水”的報道,省環保廳于3月31日派出調查組,發現北坑內積存廢水數百方。目前,已對廢水進行暫存,并取締1家“土小”電鍍企業。
近日,有媒體發布了題為“山東耕地現‘天坑’,內部充斥大量工業廢水”的報道。報道中稱:“山東省博興縣店子鎮張侯村東北側耕地附近,由于經營窯廠取土制磚和連年被人為挖土出售,已經形成了一個20余畝深30多米的“天坑”,威脅附近耕地的正常耕種。近兩年來,不斷有車輛將工業污水排進坑內,現場氣味刺鼻,村民擔心土壤和生活飲用水遭受污染,兩年前就已經有村民開始向有關部門舉報,但排污行為一直未受到禁止。”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環保廳已于3月31日派出調查組,當天中午到達現場開始工作。據了解,報道反映的窯廠土坑位于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張侯村,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原為張侯村窯場取土場,窯場停產后又成為周邊群眾取土點。
經勘查,窯廠土坑分為南坑和北坑,南坑內未積存廢水,但北坑內發現積存廢水數百方,并帶有刺激性氣味。調查組對土坑內的廢水進行取樣監測,目前正在化驗分析中。經對土坑周邊環境進行排查,調查組初步判定土坑廢水有3個方面來源:一是緊靠土坑西側存有2個土煉油罐,其中1個油罐內殘存的廢水呈強酸性,另1個油罐內的廢水已外泄殆盡;二是土坑西側約200m處建有巖棉、電鍍、彩鋼瓦表面膠等8家企業,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通過雨水管網進入土坑內;三是根據當地群眾反映,曾發現有人利用罐車偷倒工業廢水。
針對上述問題,調查組督促當地政府采取整改措施:一是用罐車將廢水送至事故應急池暫存,經檢測評估后,再進行科學處置。 二是將摻雜危廢的巖棉等廢棄物,聯系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三是對8家企業中的1家“土小”電鍍企業依法取締,目前正在拆除;另外7家企業已停產整治。公安、環保部門正在對涉嫌排污企業進行調查。 四是對土坑周邊的地下水進行監測。
據了解,當地政府將會公開發布后續工作信息,省環保廳也將及時轉發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