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傳出全國僅剩60萬噸蒜
“目前,傳統生意不好做,一些大的投機商,比如東北、上海的一些房地產商等手握資本的人,他們一出手就是三四萬噸。等第二年三四月份市面上的蒜少了,他們就開始哄抬價格,制造蒜價大幅上漲的預期。”中牟縣冷藏保鮮協會會長劉少臣說。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大蒜減產的普遍預期是大蒜價格上漲的最初因素,但在消息的散播過程中,有的被夸大甚至被人為利用。“當時大蒜交流群里,有人發布部分地區大蒜絕產消息,但后來證實并沒有那么嚴重。”金鄉一位大蒜經營者說,特別是今年2月底,蒜商們在山東開了一次保鮮行業大會,會上傳出的數據說全國庫存僅剩60萬噸,自那天起大蒜就開啟了“瘋漲”模式。
除了在真真假假的消息上做文章外,據多位業內人士介紹,操縱價格過程中,大的蒜商有不少手段,其中之一是自買自賣,制造價格假象,引導其他蒜商跟風;二是準備出貨時,以更高價格收購,但實際收購量較小,同時暗地里大量簽訂單出貨。“跟炒股很相似,各種方法和手段都用上了,甚至更多。”一位業內人士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蒜商為保證蒜源,已普遍開始在大蒜上市前“包地”,即以一定總價提前收購未來的大蒜,“賭蒜已貫穿大蒜生產、入庫、銷售的整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