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建設火力全開,線路成網全面提速,濟南治堵要“放大招”了!8條線路串聯起古城新區143個站點,濟南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6-2023)二次環評公開征求意見,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線路站點后上報省、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快慢結合、環+放射”式軌道交通基本網絡構架首度對公眾露出芳容,隨即驚艷泉城。

R線、M線為啥要這樣規劃?
R線、M線為啥要這樣規劃?線路為啥經過他家,不過我家呢?有了快線和普線,為啥還要規劃環線?目前的線網結構對于交通和城市格局的發展,有啥帶動作用?……
1 環線覆蓋四個方向,與放射支線都有相交
此次建設規劃分為快線(R線)和普線(M線)兩個功能層次,完整覆蓋“一城兩區”,增加居民出行的可達性和便捷性。快線包括R1、R2、R3共3條線,支撐帶型城市空間骨架;普線包括M1~M4環線,形成覆蓋中心城的骨干網。
跟R、M線不同,環線的規劃讓不少人感到眼前一亮。線路途經天橋區、市中區、歷下區,沿線經過緯十二路、臥龍路、旅游路、CBD南北中軸線、花園路、歷山路、標山南路、黃崗路,長度36.5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站29座,其中換乘車站11座。
環線的建設會與其他的放射支線都有相交,更利于換乘。11個換乘站覆蓋了濟南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線路,更好地方便周邊的市民來中心城區。“通過環線的設計,周邊的人來中心城區時,都是 環繞著外圍走,不用一窩蜂地擠到中心城來,這也緩解了中心城區的擁堵。”該負責人說,中心城區還有古城區的風貌帶,這樣環繞著外圍走,也是為了對古城的保護。
與此同時,環線串聯西部商埠區、南部居住區、中央商務區、洪樓片區、北湖新區等主要客流集散點,也極大解決沿線交通問題。